7月26日上午,市财政局局长吴素芳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本市2017年市级决算情况和2018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再破5千亿元。市级“三公经费”花销6.6亿元,较年初预算下降28.6%,公务接待费连续三年降幅最大。
吴素芳介绍,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430.8亿元,同比增长6.8%,超过年初预期。其中,税收收入占比86.1%,在各省市排名第二。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规模以上企业贡献财政收入三成,特别是高端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行业支撑作用明显。此外,2.2万家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贡献率达34.6%。规模以上现代制造业实现财政收入236.0亿元,增长9.4%,超过全市财政收入增长水平。
公务接待开销减半
备受关注的“三公经费”支出方面,吴素芳介绍,2017年市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6.6亿元,比年初预算下降28.6%。从分项上看,去年公务接待费用为0.2亿元,下降53.7%,降幅最大。记者了解到,前两年度“三公经费”中,公务接待费也是降幅最大的项目。
此外,因公出国(境)费用为1.1亿元,下降30.8%;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为5.3亿元,下降26.9%。
30家预算部门“晒绩效”
在财政支出方面,市级财政统筹3491.6亿元资金聚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城市治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五个重点领域。
吴素芳介绍,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7年首次实现了市级预算部门绩效目标、部门绩效自评情况随部门预决算向社会公开,并选取30家预算部门公开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实现从“晒账单”向“晒绩效”转变。2018年,绩效公开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同时,事前绩效评估力度不断加大。去年年底,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42个项目开展事前评估,评估资金390.5亿元,较上年增长近四倍。
高精尖经济成财政收入增长主要动力
关于今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吴素芳介绍,今年1月至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53.3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高精尖经济带动作用明显,成为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同比增长36.8%,对全市财政收入增收贡献率达53.1%。
城市副中心建设支出12亿元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67.8亿元,同比增长10.0%。关于市级重点项目支出,吴素芳介绍,支持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65.4亿元资金用于保障北京新机场高速公路、京张高铁征地拆迁和冬奥会、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场馆配套基础设施等京津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副中心道路、水务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景山学校通州校区落地等支持城市副中心建设支出12.0亿元。
在推动城市建设发展方面,保障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顺利实施,支持各区实施“留白增绿”、拆除违法建设、治理“开墙打洞”、疏解区域性市场等专项行动支出136.4亿元。
人大声音
加大违反财经法律法规行为追责问责力度
针对《关于北京市2017年市级决算草案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在审查中提出,要严控预算执行中的调整和事项调剂,促进结余结转资金与预算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强化对财政资金管理监督,加强对基层预算单位的监管,依法公开审计结果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加大对违反财经法律法规行为的追责问责力度,并公开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