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开展的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进入第二个年头,作为城市“里子”的背街小巷正在悄然蜕变,“颜值”全面升级。北京市统计局在2018年7月开展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民意调查”,对东、西城区共200条背街小巷的600位常住居民进行了访问,调查结果显示,8成以上受访居民对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成效总体表示满意,居民们切身感受到了街巷胡同环境和文明秩序的改善提升。
昨天,北京晨报记者走访了东城区三眼井胡同和西城区莲花河滨水绿道,去感受这些经整治提升后背街小巷的“旧貌换新颜”。
调查
超7成居民为小巷管家点赞
据北京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主任葛艳介绍,调查结果显示,逾9成受访居民对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表示支持和充满信心,8成以上受访居民对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成效总体表示满意。
从效果看,约9成受访居民认为整治提升行动在保护古都风貌方面效果更明显,8成以上受访居民认为在提升文明秩序方面效果较好;从各专项整治看,受访居民对“牌匾规范”“治理开墙”“立面整饰”和“文明有序”4方面的满意比例均在8成以上;从工作机制看,超8成受访居民对建立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和制定街巷长制的效果表示认可,认为引入小巷管家效果较好的比例也在7成以上。
同时,受访居民也对下一步的整治提升表达了期盼:建议规范车辆停放,增设公共停车位,划分出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停放区,让街巷秩序更井然;建议增设绿地、菜市场等,期待生活更宜居便利;希望街巷更干净整洁,倡导文明养犬;建议巩固私搭乱建和“开墙打洞”的整治成果,彻底改善街巷的整体环境。
探访
整治提升后一年四季有好景
坐标:东城三眼井胡同
虽然背街小巷“背而小”,却是百姓生活的大空间,真真切切地关系到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家住三眼井胡同69岁的张健大爷生于斯长于斯,“从前胡同那叫一个脏乱差——哪儿都破,墙面也破、屋顶也破;哪儿都脏,垃圾、家里淘汰的废旧家具堆得哪儿都是;架空线密如蛛网,头上的蓝天都看不见。”
挨着故宫和景山公园的三眼井胡同,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瞧出为还原老北京古都风貌而花的心思。比如,外窗是传统风貌的红窗框、绿窗格;此前塌陷和破损的门楼均按老北京传统的门楼样式重建,细细观察,其上的瓦花、砖花都在努力恢复老北京的文化肌理;胡同改造时保留下的石墩子、磙子等石构件一字排开,作为胡同的微景观,也是“老记忆”;就连新砌的休憩坐凳,上面都有祥云纹石刻和“三眼井”字样;所有空调罩都采用了颇有古意的设计,上书“景”字。
坐标:西城莲花河滨水绿道
昨天,北京晨报记者来到西城区广安门外的莲花河滨水绿道,闷热的盛夏,一走上绿树成荫的绿道,“心静自然凉”的感觉油然而生。虽然是周一,滨水绿道上还挺热闹,坐着轮椅的老大爷、推着婴儿车的爷爷奶奶、压腿健身的老太太……“这条绿道人气特别旺,到了黄昏大家下班的时候,绿道上可以说是摩肩接踵。”西城区广外街道城建科科长张琨说。尤其是去年秋天,整治提升后的滨水绿道第一次变成了金灿灿的银杏大道,让居民惊喜又陶醉。
张琨介绍,目前,莲花河滨水绿道工程的前两期已竣工亮相,三期工程将于地铁16号线施工结束后完成。
进展
城六区、通州1141条背街小巷纳入提升
据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环境整治处副处长任玉霞介绍,北京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核心区2336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截至目前,有1993条背街小巷已启动环境整治提升,基本完成892条。其中,已达到“十无”标准通过市级验收的150条;已达到“九无”标准的街巷742条,目前正在推进架空线入地。
“十无”的定义是: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停车、无乱占道、无乱搭架空线、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
任玉霞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今年,在核心区的基础上,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拓展到了城六区及通州区,计划完成城六区、通州区1141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其中,核心区615条,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及通州区52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