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专家、发言人等为政务舆情“把脉开方”

时间:2017-04-10

  中新北京网9月14日电 (记者 杜燕)如何更好地助力各级政府做好政务舆情回应?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各部委新闻发言人和负责人、舆情监测与评估机构、新闻媒体等汇聚一堂,解读政策,交流政务舆情回应经验,探讨未来两年政务舆情工作的发展方向,为政务舆情回应“工作理念不适应、工作机制不完善、舆情回应不到位、回应效果不理想”的现实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舆情回应工作需各方凝心聚力

  “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人民网总编辑余清楚在2016年政务舆情回应座谈会上表示,政务舆情回应的下一步发展要对传播生态和网民心理进行精准把握,以及回应理念和手法的提升“进阶”,这需要各方凝心聚力,贡献智慧。

  四步到位,做好政务舆情回应

  十二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王国庆表示,加强政务公开,做好政务舆情回应已经成为政府日常工作的内在要求之一;同时,做好政务舆情回应必须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和机制。

  王国庆强调,政务舆情回应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要做好政务舆情回应,必须做到四个“到位”--思想水平要到位,制度保障要到位,机构人员要到位,专业水平要到位。

  舆情回应不仅在于快,更在于有效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原主任王惠表示,舆情回应的“快”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有效”。

  她指出,现阶段政务舆情工作矛盾突出:缺乏鼓励官员主动发布信息的机制;缺乏对公众关注问题的了解;缺少被公众熟知并信任的官员;缺少可被媒体和网络传播采用的信息;缺乏沟通引导的技巧以及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对互联网的认知和引导能力,这些缺乏导致政府和领导在政务舆情回应中处于被动位置。

  王惠总结到,进行政务舆情的有效回应,需要做好精准的议题设置,主动发布相关信息,对策划进行精准解读,针对舆论变动,适时对议题进行有效调整,要关注媒体关切的焦点,从而提升舆论引导针对性。

  文件很重要,落到实处更重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长、新闻宣传中心主任颜江瑛总结了六点政务舆情回应的经验:一是信息及时有效的公开是政府舆情回应的基础;二是政务舆情回应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温度;三是用新媒体来改进舆情回应的方式;四是让科普宣传成为一种强有力的配合手段;五是组成辟谣联盟,及时辟谣;六是多组织媒体培训。颜江瑛认为上面文件很重要,下面落到实处更重要。

  了解百姓心理,建立回应性政府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认为,政务回应和政府的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性、公共政策可信度以及政府腐败指数密切相关。政府的回应只有在整体政务环境较健康的情况下才会有效。竹立家特别强调,有效的政务舆情回应要研究社会心理学,了解老百姓的心理预期。

  把握情境危机,正确选择应对策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引入著名学者Coombs的“境式危机沟通理论”,为政务舆情回应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她结合理论中的四大危机情境,分析了政务舆情中相似的情境危机,解析了各个危机所对应的形象修复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向大家呈现,如何根据不同情境,选择性地使用正确策略。

  座谈会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谷文杰指出,当前舆情培训存在“教而不专、学而不精”,进而对开展政务舆情回应培训提出建议。新浪微博政务学院主编扈玲娟称,年轻用户已经成为微博的核心群体,政务微博如何去官腔、说人话,和年轻人交流已经变得尤为重要。作为政府舆情回应的重要平台,微博希望连接政府和媒体,为政务舆情构建更好的环境。

  会上,《2016年全国政务舆情回应指数评估报告》发布,统计了2016年1到8月全国范围累计发生的300多起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公共舆情事件。(完)

  • 上一篇:明确五大定位 北京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时间表
  • 下一篇:今年8月以来北京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同比增近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