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为期三天的世园会“北京日”暨“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艺术嘉年华”活动在世园会拉开帷幕。草坪剧场内,或悠扬或激昂,或幽默或庄重的表演从10时延续至19时,来自捷克、匈牙利、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波黑、拉脱维亚等12个中东欧国家的18支展演团队、百余位外国艺术家轮番登场。
“观众朋友你们好,还记得我吗?我是安泽。接下来要登台的是捷克卡洛玛特木偶剧团,其成员来自多个国家,他们特地为这次演出学习了中文问候语……”舞台上,一位白皮肤、黄头发的姑娘以流利的中文为观众做介绍。她穿着便装,不像主持人;可看台风和对表演者的了解,又非常专业。这个意外的场景背后,是一个中外艺术家通力合作的温情故事。
这位叫安泽的拉脱维亚姑娘,受邀与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一起参加嘉年华的文化展示活动。但当天原本负责舞台演出主持的中国姑娘身体突遇不适,紧急送医,中文非常棒的安泽就临时救场当了主持人,上演温情一幕。
同在这一天,塞尔维亚艺术家演唱《康定情歌》,拉脱维亚手工艺术家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教会观众现场制作鸭哨,捷克卡洛玛特木偶剧团的成员用中文向中国小朋友问好……一个又一个温情画面接连在“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艺术嘉年华”上演。
真诚的表演也赢得了观众由衷的掌声。从廊坊赶来世园会游玩的周女士一家三口,盛赞罗马尼亚的哑剧《指挥家》惟妙惟肖。从内蒙古乌兰察布来游玩的王女士和儿子,最喜欢木偶剧,“有的演员要一个人操作两个人物,很有难度”,王女士评价。塞尔维亚的摇滚乐队“巴尔干王国乐队”,早就在年轻观众中享有很高声誉,“他们每次在欧洲演出都一票难求,动不动就万人观众规模”,粉丝小潘略有些激动地说,他表示能在世园会里看到这支乐队的表演赚到了!
由于演出格外受欢迎,观众络绎不绝,只能容纳500位观众的草坪剧场下午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即便如此,入口处仍然排了长长的队伍等待入场。
除了文艺演出盛宴,在草坪剧场前的空地,主办方还搭建数顶特色篷房作为文化互动展示区。来自爱沙尼亚的传统服饰、来自拉脱维亚的特色琥珀和陶艺、来自立陶宛的传统皮具皮艺,以及北京礼物和石景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都让观众更直观地体会到文化的多样性。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顶篷房的外立面都喷绘了中东欧国家的国花,游客可以免费领取中东欧国家“花名册”护照,作为一次学习和纪念。
据介绍,嘉年华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机制,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
中东欧12国艺术家们带来的文化展演将一共进行25场,涵盖民族歌舞、流行音乐、滑稽戏、木偶剧、儿童剧等,带给观众充满异域风情的文化大餐,为园区增添文化亮点。
另悉,由市文旅局承办的“北京日”开幕文艺演出上,中国杂技团、中东欧国家艺术团体等中外艺术团也共同献上了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