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8月25日电 “我的手机刚刚丢了!”记者刚到北京站派出所,就听到一名女乘客焦急的声音。
“老苏呢?”北京站派出所民警马建朋问,“联系上了,已经找到了捡手机的人。”五分钟后,记者在人群中见到了皮肤黝黑,小平头背着黑色单肩包的“普通”旅客老苏,此时他正在和另外两名旅客说着什么,这就是北京铁路公安处北京站派出所便衣打扒民警苏海林。经过老苏的法制教育和劝导,捡拾手机的旅客主动归还了手机。苏海林拿着手机回到所里后,刚才的女乘客兴奋的跳了起来,在她的脸上已经看不到失落和焦急,取而代之的是失而复得的喜悦:“竟然真的找到了,太有效率了,非常感谢!”
苏海林说,不管是帮助找回手机还是其他遗失物品都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劝导归还比打击破案的难度更大,但是物归原主的时候才是最踏实的时候,得到了百姓的认可,才是对人民警察最大的褒奖。
做为一名便衣反扒民警,也有很“无奈”的时候,那就是要想尽各种办法隐蔽自己,苏海林眯着眼笑着说;“我为了伪装自己,无所不用其极。”由于伪装的太逼真,每次夜里叫醒睡着的不要睡太死,保持警惕看管好个人物品,也常收到白眼。面对这种情况,苏海林微微一笑说:“经常会有各式各样的误解,只能自己调整心态了。”
他告诉记者还有一件让他非常“生气”的事,有一天夜里他和同事配合抓到三个贼,在周边的群众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早上五点左右有个小伙子报案称手机被盗,他问:“昨天夜里我们抓贼那么大动静你知道吗?”小伙子兴奋的说:“知道!我还用手机拍照呢!”苏海林捂脸无奈的说:“那你手机还能丢?安全意识太差了。”苏海林说在抓贼的时候,从来没有注意过旁边群众的目光,他自己没有注意到,记者却在他找回手机的时候,看到了周围旅客眼中的肯定和钦佩。
苏海林回忆上个月中旬,派出所“研判组”通知自己,在广场有嫌疑人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他立刻带上同事来到广场,通过派出所反馈的视频材料,很快在广场旗杆处,找到了嫌疑人并迅速实施抓捕,经调查,嫌疑人有多次犯罪前科,这次在证据面前承认了自己的违法行为。他说:“这次抓捕过程非常流畅,作为首都警察就必须有这样的效率,作为北京站这个特等站的民警,必须要有这样的素质担当。”
对于工作机制,苏海林认为个人的力量远不及一个团队的力量大,单靠人防,费时费力,人防技防相结合,分工越细效率越高。以前自己要找嫌疑人,需要自己跑去调监控再回到广场找嫌疑人,现在一个电话就可以锁定嫌疑人,最快一次五分钟就找回了一部手机。
记者对于老苏能快速的记住并找到嫌疑人感到佩服,他谦虚的摆摆手说:“这是我的职业习惯,每次接到报警,第一时间通过提供的线索,记下嫌疑人的特征。”最后他总结一点:心静才能入微,专注才能成功。
和在北京站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苏相比,新一代年轻民警擅长运用科技设施丰富打击手段。下午两点,记者来到北京站广场,看着熙熙攘攘的背包旅客,一个穿着警察制服的大男孩突然出现在眼前,他就是东城分局北京站派出所副队长曹伟成。
说到北京站派出所,曹伟成指了指周围说,同样是北京站派出所,一个是铁路公安处北京站派出所,另一个是东城分局北京站派出所,附近居民为了区分这两个派出所,分别起名叫“火车站派出所”和“站前派出所”。
夏季入室盗窃等侵财类案件较多,几天前的清晨,派出所接到四起手机被盗的案件,最后都成功破案,被盗的6部手机也全部找了回来。曹伟成告诉记者,北京站人多,事多,自己刚来派出所的时候,总感觉有些吃力,现在人防技防相结合,并且在重要点段增加了科技设施,路口也增加了黄线和护栏,治安乱点少了,盗窃案发案率下降,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
对于火车站周边黑车拉客的情况,曹伟成坚定的说:“遇到一个处理一个,绝不姑息!”他自己也经常扮成旅客,在打车点附近拍摄黑车司机拉客的证据。
说到成就感,曹伟成想了一下说:“其实有一件事我挺内疚的。”有一次接到报警,附近的居民自行车被偷了,最后抓到了嫌疑人,但是自行车没找回来,报警人却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面对这面锦旗,他感觉受之有愧,因为自己并没有帮助别人挽回损失。比起抓获嫌疑人,“人赃并获”更有成就感。
虽然两个北京站派出所分工不同,但是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更好的服务百姓,需要站内、站外民警的相互配合,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看到群众满意的笑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