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2014年,天津市教委下发“史上最严减负令”。此后,全市中小学都积极地加入到减负的队伍中来,托管班停止收费,大多数学校都是下午三点半放学。不过正是因为学生放学早了,家长不方便接孩子而出现了学生在看护上的“空档期”。针对这一问题,去年3月,天津7部门联合下发《天津市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计划》。如今,一年过去了,困扰中小学家长们的“课后三点半难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各所学校在实施“素质拓展课外活动”时又遇到了哪些难题?
《天津市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计划》。“计划”明确提出,全市各中小学校要在星期―至星期五的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素质拓展课外活动,每周不少于2天,每次活动不少于1小时。
三点半多数家长仍乐不起来
去年3月,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体育局、市文广局、团市委与市科协联合下发了《天津市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计划》。该“计划”明确提出,全市各中小学校要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素质拓展课外活动,每周不少于2天,每次活动不少于1小时。活动内容主要分为:主题活动、竞技比赛、社团活动、参观体验、调查研究、技能训练和志愿服务。
作为本市最早在放学后为学生开设素质拓展活动的学校之一,河西区恩德里小学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从2014年至今,学校的“快乐三点半”活动已经走过了三年。每天放学后,全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选择不同的活动课程,免费走班学习。目前,在河西教育局的大力推动下,学校已有近40门素质拓展课程。回想起当初推出这项活动的初衷,校长韩洪涛表示,其实就是想帮家长分忧,不让他们再为下午三点半接不了孩子而着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如恩德里小学家长这般“幸运”。在一个小学家长微信群中,当记者提出孩子放学时间是否过早这个问题后,群里的大多数家长都表示,下午接孩子已经成为家庭的最大困扰。李女士的女儿在本市一所小学读二年级,她在群里列出了孩子的放学时间表:周一、周三下午三点二十分,周二中午十一点四十分,周四有兴趣小组活动,下午四点十分,周五下午两点。“我和孩子爸爸都是上班族,老人又都在外地,一周五天,我们没有一天可以接孩子,只能把孩子送到私人的托管班,下午五点半下班后再过去接她。”李女士说。来自另一个区的一位小学一年级家长刘先生则表示,除了有一天中午十二点二十分放学以外,其余四天孩子都是下午三点二十分放学,“孩子太小送托管班不太放心,我们只能把孩子快70岁的姥姥从老家接过来帮我们接孩子。”刘先生无奈地表示。而当记者询问家长们孩子的学校是否开展了素质拓展活动时,不少家长都表示“不太清楚”。
没钱缺人手想爱很难
可以说,7部门联合下发《天津市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计划》,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家长呼声较高的“三点半难题”,全市各个区也在积极地推进之中。但事实上,小学生家长所面临的“三点半”难题却依然存在。在过去的一年中,这项计划的实施遇到了包括师资和资金在内的不小“阻力”。
师资难题
在师资方面,《计划》表示,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的师资队伍主要包括符合学校开展活动需求的高校、具有资质的民办教育机构的教师;体育俱乐部、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机构的教练员及教师;具有专业特长的科学家、艺术家、教练员、运动员等专业人才;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和校内教师。
据了解,目前本市开设素质拓展活动的小学的师资来源,主要是校内教师兼任、聘请校外专业教师、家长或是社区志愿者。为了提升全区校内教师的专业素质,去年暑假,和平区曾组织全区教师进行集中专项培训。区教研室、青少年宫、职工中专、中华职专、新华职大等单位,集聚全区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可选课程菜单,共有素质拓展师资培训课程30余门,涵盖小学各年级。全区小学教师可自选课程,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了3D打印、航模制作、未来小创客、数字影音制作、物联网栽培等项目的专项培训。此外,区青少年宫还定期深入基层学校,指导培训素拓课任课教师,充分发挥“孵化器”的作用。和平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的“科技大篷车”定期走进校园,送课下校,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素拓活动项目。
“除了学校自己的老师,我们主要的合作对象是高校,比如户外生存、高尔夫等课程的老师来自天津体育学院,法语、西班牙语等外语类课程的老师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无人机的合作院校是中国民航大学。”实验小学校长杨立军说。恩德里小学素拓课的许多老师则是学生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的志愿者。
无论是高校资源、家长资源还是社会资源,要想为学生服务,对于学校或是校长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事。“从上个学期开始我们面试了不少校外的专业老师,最后与六位老师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学校一共开了十几门素拓课,其余的几位老师都是学校的音体美教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同时,她表示,寻找老师的过程相当麻烦,“我们资金有限,又想为孩子们找到最好的老师,而且还要对老师约法三章,比如不能给孩子们推销书籍、乐器、实验用具等,找一两个老师容易,一下子联系几十个这样的老师非常难。所以学校现在的素拓活动只是刚刚起步,我们也希望能把这件事做好,但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资金难题
在资金方面,《计划》也明确要求,各区县要统筹本级财力及市对区县财政教育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组织开展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在现有的绩效工资总量基础上,适当增加额度,解决在正常教学任务以外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劳务报酬问题。在当年调增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中安排400元,其中50%可安排用于购买服务,解决校外教师和专业人员的劳务报酬问题。
在过去的三年中,韩洪涛和恩德里小学也遇到过不少难题,并通过种种努力尝试解决这些难题。不过,在韩洪涛看来,《天津市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计划》的出台,给学校素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好、更多的机会。“其实,在此之前,为了解决‘三点半难题’,不少学校都做了多种尝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都属于学校的个体行为。而从7部门联合制定《天津市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计划》开始,学校在‘三点半’后开展的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由学校个体行为变成了‘政府统筹’。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每年每个学生有了400元的专项资金。”韩洪涛说。
文件里提到的生均400元专项资金的确帮学校解决了大问题。但在实际操作时,不少学校又遇到了新问题。
文件里明确说到这部分钱是用来解决校外教师和专业人员的劳务报酬问题,那么校内老师授课的课时费用应该从哪出呢?“虽然文件里也提到了可以在现有的绩效工资总量基础上,适当增加额度,解决在正常教学任务以外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劳务报酬问题,但是具体给老师多少,绩效如何体现,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这让学校很为难。”一名小学校长表示。“那现在学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校长无奈地表示,由于学校的素拓课还处在刚开课的阶段,本校老师完全属于义务奉献。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除了存在着校内教师义务奉献这样的状况,有的学校还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在我们学校,一般校外聘请的素拓课老师每次的课时费为100元,我们本校的老师授课只有35元。看上去外聘老师的课时费比我们高出了很多,但实际上无论是外聘老师还是我们本校老师都不愿上这样的课。因为外聘的专业老师他们正常的课时费远高于100元,我们这些老师不仅需要从头学习、备课,期末时学校对我们还会有考核,实际工作量增加了很多。”小学音乐老师林逸(化名)告诉记者。另一所小学主管这项工作的副校长则直言道:“无论是免费的托管服务,还是开设素拓课,或是给外聘的专业老师做助教,目前校内老师基本上就是义务奉献,所以也希望政府和教育部门在提供支持方面,多注重一下校内老师。”
专家观点
为了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教育部和全国很多省市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性意见,天津市也发布了《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与预期的理想存在不小的差距。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庆顺认为,为使这项惠及中小学生和家长的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必须解决好以下关键问题。
第一,市教委和各区需要进一步细化指导意见,制定实施细则。现在出台的指导意见虽然对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问题进行了总体规划,中小学有了实施的基本依据。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由于不够细化,操作性不强,各区、学校之间在理解和执行上就会有差距。例如师资队伍情况,经费使用分配等。所以在经费和师资上需要出台进一步的指导意见,并赋予各区、学校实施的灵活性。
第二,师资队伍问题。一是师资的构成。从各地的经验和遇到的师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生的素质拓展活动要想开展的好,师资就要以校内教师为主,校外师资为辅,而不是现在的以校外师资为主;二是对校内教师的工作量进行积极认定,纳入考核范围,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予以奖励。可以按照课时计算,不能仅仅让校内教师义务奉献;三是市教委协调市编制办等部门,对教师编制重新核算,积极扩大音体美和艺术科技教师编制,积极引进教师。只有教师数量足够丰富,才可以开展各种拓展活动。在孩子放学后的接送上,可以由招募志愿者、邀请“五老”、鼓励教职员工、吸纳家长义工、聘请专业人士组成。
第三,积极做好经费保障和使用问题。一是市里规定的学生素质拓展经费要及时到位,区里还可以根据本区情况适当配套;二是保证用在学生素质教育拓展的基础上,给予学校经费使用的灵活性,目前的一些规定过于苛刻和僵化,灵活性不够,束缚了校长和教师的手脚;三是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课时费统一标准,付出同样的劳动就给予同样的报酬,不搞差别化对待。校内教师并不比校外教师付出的少。另外应允许学校根据学生需求适当收取少部分的托管费用。
在目前的政策下,有的区、学校素质拓展活动开展的生动活泼,效果很好,有的区、学校基本上没有开展,也说明其实各区和学校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关键是师资和经费问题的理解、解读和认识在不同区存在差异。所以,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建立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长效机制,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从根本上解决好“课后三点半难题”。
这边风景独好
素拓课+校内托管家长方便孩子开心
用几何图形的木条与电路“拼接”出红绿交通模拟信号灯,用3D打印机“打印”出自己设计的房子,用手机软件远程控制暖房中绿植的温度、湿度以及日照时间……看到这些,也许你会觉得自己走进了各种大学实验室,其实这是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在每天下午放学后进行的学生素质拓展课。从去年开始,岳阳道小学正式推出“学生自选课程超市”。“‘超市’里共有6大类75门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挑选。”岳阳道小学副校长张静秋说。
在该校“学生自选课程超市”的课表中,记者看到,有创意软陶、插花、素描等艺术类课程;有跆拳道、小足球、排球等体育类课程;也有指尖上的数学、英语趣味配音、唐诗宋词等知识类课程;更有3D打印、物联网种植等科技类课程。走进3D打印教室,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电脑软件绘制房屋平面图,“一会我们会用一种特殊软件把设计好的图形进行拉伸,使它成为三维图像,再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后,就可以在3D打印机上打印出自己设计的房子了。我特别喜欢这门课,每天都盼着放学后可以早点来这里上课。”正在学习3D打印的学生告诉记者。
现如今,在本市和平区,小学采取学生走班、教师走班、课程走班等多种形式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确保每周开展两次,每次两课时,学生参与率达到100%。
上周五,在天津市实验小学的操场上,几十个孩子正跟着老师练习着太极拳的基础动作。同时,在学校的体育馆以及教学楼内的各个教室里,高尔夫、户外生存、无人机、电子摆饼、国学诵读、桥牌、法语、西班牙语等一批素拓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素拓课的实施,受益的是学生,方便的是家长。”实验小学校长杨立军表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学校在课后开展的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拉长了学生的在校时间,从而把学生的放学时间推迟到下午4点50分或是5点以后。
目前,和平区全区小学共开设了球类、游泳、武术、击剑、管弦乐、舞蹈、礼仪、国学、绘画、棋类等735个素质拓展班、169种活动项目。在传统兴趣活动的基础上,增设了虚拟机器人、乐高搭建、3D打印、激光雕刻、微电影制作、烘焙、创客空间等近几年新兴的活动。
除了素质拓展课,每天放学后,和平区的不少学校还开设了免费的托管班,“我们周一和周五的下午会有素拓活动,周二下午是精品社团活动,周三和周四是免费的托管,学生放学后可以留在学校,有专门的老师负责看护留校学生的自习课。”杨立军介绍说。同时她强调,这样的托管服务完全是建立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基础上,比如一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家长们普遍会选择在三点半放学后接走孩子,让孩子回家休息,而三到六年级的多数家长更愿意让孩子放学后留在学校。
相关链接
政府支持、学校组织
北京、成都等地构建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如北京市政府2015年按城区生均每年700元、郊区生均每年900元划拨专项课后服务经费。西城区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区建设百所学校少年宫,让学生在校内就能自主参加各类课后活动。上海市公办小学普遍向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课后免费看护服务。吉林省长春市按生均每天2元安排托管经费,支持各小学校试行学生课后免费托管服务。这是当前各地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主要形式。
家长主导、学校配合
青岛等地“以学校家委会为主导、学校参与配合”,依托学校的场所和设备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包括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轮流担任志愿者、学校派出教师或学校干部给予指导和配合,由学校教师或退休教师及家长共同配合担任志愿者进行免费托管,由第三方收费托管等具体形式。
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组织
吉林省公主岭市等地鼓励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和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开展课后活动。通过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吸引社会捐赠、向家长适当收费等方式建立课后活动经费保障机制。政府、学校、家长对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提供的校内课后活动进行监管。
社区组织
重庆、广西、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以社区、社区教育学院和团组织等为主体,依托学校、社区、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招募志愿者、邀请“五老”、鼓励教职员工、吸纳家长义工、聘请专业人士等,建立政府财政专项拨款、社会捐赠、适当收费等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津云”―北方网编辑李孝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