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天津意为“天子渡口”,是明成祖朱棣出兵南下时在此处渡过海河,赐名“天津”,天津名称由此得来。天津是中国少有的有确切诞生时间的城市,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即1404年12月23日,明朝政府筑城设卫,天津正式诞生。
昨天,是天津614岁生日。
在这座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里,一个个路名,串起和构成了城市的过去和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新的路名不断出现,一些老的路名逐渐消失,路名的变化也见证和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城市发展 地名消失
提起估衣街、锅店街很多天津人都不陌生,它可是当年天津行业最全、店铺最多、最繁荣兴旺的商业中心一条街了。估衣街东面与锅店街衔接。
王宝生
市民王宝生在这周边生活了50多年,他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说着“浓郁”的天津话。说起自己的出生地,王宝生说:“和我同龄人或许还听说过,年轻人肯定不知道了,现在都没有了。”王宝生口中的“没有”,不仅是指建筑的消失,还包括它的名字也一起消失了。王宝生告诉记者,他的出生地名叫“府署街”,距离锅店街估衣街都不远,“就是现在的富力城小区附近。”王宝生说。
据王宝生回忆,府署街就是一条条小胡同,里面都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原本是土道,后来才铺上沥青混凝土路面。胡同里还有粮店、副食店、煤店等等。
“有一些老地名消失了,不过像估衣街、锅店街这种名称还是延续下来了。”王宝生说。“岁数大的人对老地名还是有一定感情,天津的老地名都很有意思,能从地名中看历史,很值得细细品味。”“很久没提过这些消失的老名字了。”王宝生坦言。不过,再次说起这些老街名,过往的一幕幕似乎又再次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
作为天津的5A级景区,古文化街有它独特的魅力。如今的古文化街更是具备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古建筑高低错落,蜿蜒曲折,再加上店名匾额、楹联题字、宫灯旗幡。
张春兴
张春兴是古文化街内一家卖糕饼模具的店老板。今年77岁。与王宝生一样,张春兴也是地道的天津人。1942年出生在东门里大街,就是现在的鼓楼东街附近。1978年左右,搬入章家胡同生活。十几年前在古文化街里买了一间商铺,从事模具生意。“也算是一辈子没离开古文化街,在这里经历了它地名的变化。”张春兴说。
据张春兴介绍,古文化街原名是宫南大街、宫北大街和宫前街。三条老街形成于约1530年,以天后宫为方位而派生。1985年在修复天后宫、修建文化街后,更名为古文化街。这个街区的道路里巷长短参差,方位不正,与之相交的街巷有福神街、通庆里、章家胡同、王十二胡同、宣家胡同、袜子胡同,与之相邻的街巷有玉皇阁大街、罗家大院、萨宝石胡同等。
如今,我们在古文化街还能看到袜子胡同、王十二胡同、萨宝石胡同的牌匾,“宣家胡同、章家胡同的名字就取消了。”张春兴说。
地方没变地名变了
除了天津人,外地人康康对天津地名也有“特殊”的感情。康康今年31岁,老家是辽宁省丹东市。说起天津地名,对于别人来说不起眼的小路,她却有很深的感情:“就是辽宁路和丹东路。”康康笑着说。“能看到以老家名字命名的马路,让生活在这里的外地人找到了归属感。”
其实,天津和平、河西两区有不少以各省市命名的街道。这些都是外国租借地被中国政府收回后,按照南北向为“路”,以省名命名;东西向为“道”,以市县名命名的规则而重新命名的。这样一来,原本以外国人名、职衔名或姓氏命名的街道,都被大规模更改。比如罗斯福路改为和平路,博罗斯道改为烟台道。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关民族英雄的路名依然保留着,比如张自忠路。另外,有些地理位置变迁了,但街名保持不变。比如海河、南运河裁弯取直,大胡同本在南运河北岸,人们叫“河北大胡同”,南运河取直后,它位于南运河南岸了。但人们还是叫它“河北大胡同”,这是地名的另一种变迁。
测绘图纸留住历史
谭汝为
“天津有各类地名4万左右,其中城市街巷名约占40%。从地名的变化中,可以领略天津历史的风云际会、沧桑巨变。”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说道。在谭教授看来,建筑是凝固的,城市是发展的,岁月是消逝的,历史又是永恒的。“所以说,地名就是城市凝固的自传”。这些具有生命力的历史,附在街名上,让我们在这座有几百年历史的都市,依然可以触摸到隐隐跳动的古今文化绵延承续的脉搏。
谭教授还提出,历史地名保护、地域方言保护和建筑遗产保护,都是城市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他认为,首先应严格控制历史地名的更名与注销。第二对新扩建的道路和建筑物的命名,应尽最大可能沿用有历史内涵的原有地名。第三,在历史街区内,新建的建设项目应以原区域内的名称命名,或以具有代表性的街区或路名派生得名。第四,对于已经消失的老地名,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研究,将其历史沿革和蕴含的故事记载下来,传于后人。
张春彦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在1997年对天津老城厢进行了测绘,建筑学院张春彦副教授表示,“老城里北部,以明清官署派生的街名有很多,如今,很多街道和建筑都不存在了,不过天津大学还保留当年测绘的图纸。在传统建筑教育中,为传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建筑测绘保留下来的详实资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直接的载体。”
天津为地名“立规矩”
天津地名起名不能再“任性”了。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14日修订通过了《天津市地名管理条例》,该条例将于2019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禁止以外国地名以及同音字作地名,地名商业冠名将受限制,地名的定性词语应当与事实相符。
该条例规定,地名命名应符合地名规划要求,反映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含义健康、方便使用;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由专名和通名组成,用字规范,简洁易读,不使用生僻字,同类地名不使用同音字、近音字以及与其他地名相近似、容易引起混淆的字。条例对地名商业冠名作了限制性规定:“禁止用企业名称、商标名称为道路、桥梁、机场、火车站、轨道交通站点、隧道、港口、码头、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和居住区命名,本市已有地名除外。”
条例还明确要求,地名的定性词语应当与事实相符,以楼、厦、苑、广场、花园、公寓、别墅、中心、山庄等形象名称作通名的,应当符合天津市有关规定。如果违反这一规定,以这些形象名称申报地名与事实不符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链接有意思的路名
【海光寺】原为天津城郊的一处佛寺。位于南门外大街和墙子河(今南京路)的交汇处,寺庙内外皆有水环绕,香火旺极一时。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毁坏了庙宇。后日本看中此地水陆交通便利,将其作为日本驻军兵营,并划入日租界,寺庙破坏殆尽,但这片地区仍沿用老地名,称为“海光寺”,并发展为天津今天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
【三条石大街】该地区一到雨季道路泥泞,铺设三条大青石路得名。
【王顶堤】原为一片荒洼,从八里台往西有一条小河,河西段南岸有块高地俗称“小堤子”。明永乐年间有外来移民王某,在小堤子上定居,拾柴为业。逝世后,家人遵嘱葬其于堤上,故得名“王顶堤”。
【黑牛城道】1400年旧历九月,燕王率兵马飞奔直沽而来。这天黄昏时分,兵马来到直沽西南十几里的李七庄一带,在此安营扎寨。夜里巡视时,忽然看见东南方向不远的地方,在月色朦胧中,出现一头奇大无比的黑牛,因此取名。
【小白楼】名称源于此地最初一座无名的、白色外墙的二层小楼。1860年北京条约之后,小白楼地区被开辟为美租界,但是直到20世纪初美租界并入英租界之后,才逐渐发展。靠近海河码头和洋行,地理位置优越,有美国兵营、犹太人社区、十月革命后流亡而来的白俄社区,都聚集附近,逐步发展为天津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