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 昨天下午,本报记者专访了来津出席全国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座谈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研究员袁隆平。无论是会议发言还是接受记者采访,他都表达了对党、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爱,“作为一名党外知识分子,一名科研工作者,身处伟大时代,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工作,是荣幸更是责任。”
海水稻在天津大有可为
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袁老精神矍铄,在接受采访时他谈到了自己的新目标。他告诉记者,新目标之一就是开展海水稻的研制和应用推广,该项目选育的海水杂交稻苗头组合在越南的小面积试种示范中已达到亩产300公斤水平,并已在青岛设立研发中心,相关工作已经展开。
“天津的小站稻非常有名,品种优良,但是由于缺水,种植面积就受到限制。天津是沿海城市,滩涂和海水资源丰富,这方面正好可以和我们的海水稻研究结合起来。”袁老向记者兴奋地说,“如果将海水稻技术应用到天津水稻品种培育上,相信一定会有更大的空间和作为,希望能够给予关注,我们共同促进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
袁老的“两个梦”
“我是一名无党派人士,我的心深深地向着中国共产党,可以用崇拜二字表达。”袁老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定能变为现实,而我也有‘两个梦’。”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科学探索无止境,在我的梦想中,利用我们手中的技术,让水稻长得更高一些,籽粒更大一些。你想想看,如果能够高到让我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那该多幸福啊!”袁老风趣地说。“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现在有1.5亿公顷水稻稻田,但杂交水稻还不到10%,若有一半用上杂交稻,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4亿到5亿人。”
知识分子要有“种子精神”
躬耕杂交水稻研究63年,袁老坦言,是党的阳光雨露滋养了科研人员,在挑战“世界饥饿”的历程中,有勇气坚持不断探索,有条件克服重重困难,使这道世界难题首先被中国人攻破。
一辈子和种子打交道的袁老向记者说:“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作为一名称职的科技工作者、合格的知识分子,就应该拥有‘种子精神’,热爱祖国,热爱党,关注人民需求,不怕困难,勇于创新。把这种精神注入我们的心中,播撒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袁老希望青年知识分子也能参与其中,与伟大祖国同频共振,奉献青春力量,把根深深扎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情紧紧融入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之中。(“津云”―北方网编辑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