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首先应该感谢辛勤的城市美容师。为了大家共同的城市空间,为了环保治理,严寒的天气,他们不畏严寒,坚守工作,就是为了给这个城市带来温暖。
不过,扫保作业不应是机械的。妥善处理好冬季扫保与避免路面湿滑的矛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也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课题。前些日子,网络上热议:山东枣庄洒水车冬天洒水结冰,多人滑倒摔伤;陕西西安多个路段因洒水结冰引发事故……当时我还曾暗自祈祷,不要在身边发生,不想,我们也很快中招了。
每天早7点多的时候,我都要骑车上班。正值上班、上学高峰,路面湿滑,说明环卫刚湿扫不久。夏天是好事,冬天依旧如此,就说不过去了。水量虽然不大,但也很容易结成薄冰,防冻液还加剧了路面的油腻。至于像河北区环卫那样,扫保后留下一大摊积水不处理,任其结冰,恐怕就不只是责任心的事儿了。有的人说,这种行为是放任马路事故的发生,甚至“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调整湿扫频次,调整湿扫作业时间,避开早晚最冷时段,避开上学放学高峰时段,其实并不难操作。我们常说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必须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不要为完成考核指标走过场,敷衍了事;要实事求是,灵活应对,而不要教条式的扫保。
事故发生后,河北区城管委相关领导告诉记者“不要追问原因”“要问整改效果”。其初衷我能理解,不过,是不是只有意识到不足,才能进步?难道出了一次事故,反倒成了一次“成绩总结会”?丑是遮过去了,相关责任人安然无事,摔倒的市民、撞车的车主们呢?他们心里留下的阴影,又有谁来修补?谁又会成为下一个倒霉蛋?会不会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12月29日开始,我市大幅降温到零下11℃。29日、30日早,上班路,我欣喜地看到营口道、电台道等沿线,已不再湿滑、油腻。看来,环卫部门已调整了湿扫时间,行人骑行不再提心吊胆。这个细微的改变,令人欣慰。(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