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天津新闻

出“功成”之力 不求“功成”之誉

时间:2021-02-24

天津北方网讯:精神的力量能够跨越时空,激励后人。

“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是焦裕禄临终前对组织提出的“要求”,令人动容。1962年冬,他受党的委派,来到正遭受严重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威胁的兰考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焦裕禄几乎踏遍兰考所有生产大队,查风口、探流沙,终于找到除害“法宝”──种泡桐,“既防沙治沙,还能提高粮食产量、靠泡桐产业脱贫致富”。今天,泡桐已成兰考的特色产业,从防沙树变成群众的摇钱树。焦裕禄在兰考的工作,彰显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具有鲜活的时代价值。

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舍小我、成大我,这是一种情怀与境界。胸怀大格局,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做显功,更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甘做种树人和挖井人,以“有我”的担当和“无我”的精神,赢得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的真评价。

“无论何时都不能忘了人民。”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历史担当,要坚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和追求。在其位,谋其政,党员干部选择了做人民的公仆,就要切实为民排忧解难,谋福造利。孔繁森“把自己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西藏高原”,张富清“哪里有困难、哪里条件艰苦,我就去哪里”,张伯礼“人民的需要就是使命”……无论是为群众解当下之忧,还是谋长远之利,本质上都是坚持与群众心连心、保持血肉联系的宗旨意识,都要弘扬“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气概,真正把“人民”二字放到心里、融入血脉,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认可。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历史担当,还要培育求实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天津,一批批“农业科技特派员”来到农村,凭着“困难面前找出路”的智慧和本领,脚踏实地做科研,实心实意为农民服务,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富农的道路。广大党员干部拿出“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大胆闯、勇敢试、真正干,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社会创新,以用心干事、科学务实、认真谋划干出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不久前,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组通过AI技术将一张从来没有拍摄过的全家福,交到焦裕禄后人手中,随后“迟到了57年的焦裕禄全家福”登上热搜,看哭很多网友。“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像焦裕禄一样燃烧自己、造福百姓,始终与人民的核心利益及长远期待相伴而行,我们就一定能将美好蓝图一步步化为生动现实。(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 上一篇:主位与主力,关键词背后是服务
  • 下一篇:拼结构 打造强劲“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