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正是因为深知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天津用法治之手为各类市场主体架起一张“防护网”,让营商环境更温暖,企业经营更有安全感。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考验的不仅是整个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也是营商环境建设的真正底色。
因为疫情,被按下“暂停键”后,对于企业来说,复工复产的迫切心愿可想而知。眼看着开工在即,却因施工爆破工程行政许可“卡了壳”,陷入困境的天津铁厂有限公司向相关部门求助。
爆破施工的地点坐落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属于天津市的“飞地”,天铁公司的难题该如何破解?得知情况后,市公安局成立工作专班,派人实地走访调查,全面了解情况,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一个多月后,市公安局完成了“天铁公司石灰石矿穿爆工序施工爆破工程”许可事项审批工作,一周后,天铁公司石灰石矿山成功实施首次爆破作业。打通难点堵点,助力企业破局突围,寒流之下,暖流涌动。
优化法治服务,赋能营商环境,天津努力的脚步从未停止。透过日前市委依法治市办评选的2020年度全市行政执法10件“示范优案”,可以看到在优化营商环境进程中的法治力量。
从严从重从快打击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静海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静海分局对某五金经营部实施联合检查时,发现其出售侵权口罩,于是,作出没收涉案口罩并处罚款17.55万元的决定,同时一并对本辖区上游供货商、下游销售商予以行政处罚,系列案件共计罚没40余万元。为了彻底斩断侵权链条,静海区市场监管局又追根溯源,查实该批口罩从山东省临沂市购进,及时将案件线索移送当地处理。
严格执法是职责,但是执法的同时也有温度。市生态环境局对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且未配套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即擅自投入生产,对该公司下达整改书并处罚款。而此时正赶上疫情,这让正在整改中的企业“雪上加霜”。本着审慎包容原则,市生态环境局在监督该公司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同时,又送技术、送服务、送政策,让陷入困境的企业重获新生。
近日,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加强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再加码、再加力,夯实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基石。
根据《实施方案》,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方面,将全面清理不符合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及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的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的抽查检查、投诉举报、第三方评估等工作机制;持续推动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严禁各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完善破产审判配套机制,探索有效识别破产清算与重整机制,审查甄别采取退出或者重整方式清理企业债务。
在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方面,依法严厉打击强迫交易、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欺行霸市等涉黑涉恶犯罪;坚持“护幼容错不赦罪”原则,对企业家符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条件的依法从宽处理;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健全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分类处理信访、举报、投诉,证监部门与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化解矛盾纠纷,依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强化审限管理,提高涉企案件办理质效。
在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方面,加大对侵犯企业商标、专利、商业秘密,以及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等违法犯罪的执法司法力度;建立健全“技术调查官+人民调解员”办案模式,建立仲裁、调解优先推荐机制,推进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公证等高效对接;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建成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推进滨海新区、东丽区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试点城区建设。
在提升执法监管能力方面,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建设全市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息化平台,对企业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针对运动式、“一刀切”执法、执法不作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拓展推行市场轻微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免予处罚清单,严防执法扰企,禁止违法“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现象。
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推动首批(10个)重点行业(领域)构建行业信用监管责任体系,推行事前信用承诺、应用信用报告,事中信用综合评价、分级分类监管,事后信用奖惩、信用修复等措施。
在加强涉企法治宣传服务方面,充分发挥“12348”服务民营企业专线作用,及时受理民营企业法律咨询和反映问题;统筹整合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领域法治资源,建立市企业家法治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集约化、精准化、专业化的“一站式”法治服务。
市委依法治市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对专项行动推进情况的监督,压紧压实各方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硬核担当。(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