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图片由天津戏剧博物馆提供
天津北方网讯:穿越时光隧道,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浓缩成脍炙人口的民族歌剧。
一本油印的册子,黑色的油墨和斑驳的边角显示着岁月的痕迹。这便是天津戏剧博物馆收藏的1946年出版的歌剧剧本《过光景》的油印本。剧本由群众剧社集体创作,王雪波、田野执笔,王莘、曹火星等作曲,剧本描写了边区人民日常生活和抗击日寇反扫荡的故事,在泥土芬芳中展现着时代精神。
1958年出版的秧歌剧《宝山参军》群众演唱剧本也是天津戏剧博物馆的珍藏,同样出自群众剧社。剧本写于1947年,由王雪波作剧,王莘作曲。剧本描写青年农民王宝山报名参军,妻子刘金莲愉快地送丈夫参军的故事,反映了翻身后农民的幸福生活和保卫胜利果实的革命热情。
1948年4月,群众剧社奉命到阜平县城南庄,为刚刚从西北迁到晋察冀的党中央演出。散戏后,周恩来在一间陈设简朴的教室里,同剧社的演职员做了长达3个小时的谈话,其中特别褒扬王雪波创作的歌剧《宝山参军》是一出好戏。
群众剧社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活跃在晋察冀根据地,以演秧歌剧、话剧为主的文艺团体,也是全国少有的从抗战初期到全国解放完整保留下来的革命文艺团体之一。1943年由晋察冀边区的平山县青年抗日救国会领导的铁血剧团改名而成,剧作家王雪波担任社长、作曲家王莘任副社长,成员有赵路、曹火星、张学新等。抗战胜利后,群众剧社到张家口、新保安、宣化一带城镇开展活动。其间还赴工厂、矿井作宣传辅导,并到农村参加土改工作。1949年天津解放时,该社随部队入城,1951年并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
群众剧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和晋察冀广大军民同呼吸,共命运,血肉相连。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剧社人员一面战斗,一面进行艺术实践,创作了大量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培养了一批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作家、艺术家。《王瑞堂》《过光景》《万年穷翻身》《宝山参军》《全家忙》《发土地证》等剧本曾在晋察冀与各解放区广为流传,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争取胜利的有力精神武器。(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