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和平 家国情怀
天津北方网讯:我的爷爷侯德榜出生在世代务农的家庭。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文化侵略,开辟了很多通商口岸,福州就是其中之一。那时爷爷在江边经常看到洋人用皮鞭和枪托殴打中国劳工,这种情景,在他年幼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烙印。为什么洋人如此猖狂?在校读书期间,在有先进思想的老师的启发下,他明白了“国弱受欺负,国强民才强”的道理。
1910年,爷爷从闽侯铁路学校毕业后,来到津浦铁路做工程施工工作。当时,爷爷认为要振兴中国工业,必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于是毅然辞去工作,选择了继续学习。191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只需一年就可放洋出国的清华学堂,1913年,爷爷以最优异的成绩赴美留学。经过8年的苦读和实践,于1921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在此期间,经李国钦推荐、陈调甫介绍,爷爷认识了爱国民族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共同的理想抱负使他们走到了一起。爷爷回到贫困落后的祖国,又从制革改为制碱,并为之奋斗了大半生。办碱厂之初,他们选用的是苏尔维法。此法原理简单,但工艺、设备、技术都比较复杂,难以掌握,在美、英、法、德、日等国,都有因不得要领而惨遭失败的教训。在没有专利、没有名师指点,只有苏尔维法简单说明的条件下,要搞出产品并进行大型生产,谈何容易。面对洋人的轻蔑,永利人没有退缩,特别是爷爷,总是身先士卒,下到灼热的石灰窑里,钻进油污淤泥的下水道中进行调查研究,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他夜以继日,忘我地工作着,甚至晕倒在车间。爷爷在给范旭东的信中写道:“……私人身体,家庭情况,国事情形,无一不令人烦闷,设非隐忍顺应,将一切办好,万一功亏一篑,则使国人从此不敢再谈‘化学工业’,则吾等成为中国之罪人矣……吾人今日只有前进,赴汤蹈火,亦所弗顾,其实目前一切困难,在事前早已见及。”1929年,仅用了8年时间,日产纯碱30吨、碳酸钠含量达99%的永利碱厂便坚强地屹立在渤海之边。1926年,“红三角”牌纯碱第一次以中国工业品身份获得“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的评语,荣膺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爷爷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用生命振兴民族工业的拳拳报国之心。
在纯碱成功生产之后,为发展中国化工业,1931年,永利又在筹建兴办氨、酸两业。办硫酸铵厂虽说不像制碱那样难,但谈判中也是困难重重。即便这样,也没有压垮他一片爱国、救国之心,而是用“事情要就不办,办就办成,办就办好”的决心,克服了技术和资金上的困难,用最优质量、最少资金建成亚洲第一铵厂――南京 厂,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抗战爆发,日寇逼近南京,爷爷和同事们组织人员,带着图纸及可转移的设备撤离南京,一定要为祖国再建一个化工基地。入川后,面临制碱原料短缺的困难,只有改变苏尔维法另起炉灶。选择了德国的察安法后,爷爷在德国的考察受到阻挠和监视,购买专利的谈判极其艰难,对方先出高价刁难,后又提出用此专利生产的产品不得在东北三省出售的无理要求。爷爷当机立断,中止谈判并电复范旭东:“因有辱国权,不再购买察安法专利。”他义愤填膺地说道:“难道黄头发蓝眼睛的人能搞出来的,黑头发黑眼睛的人就办不到?”在这种背景下,用了两年时间,一个不是察安法而胜于察安法的新的制碱法――侯氏制碱法诞生了,此法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又避免废料排放的污染。这一重大贡献不仅为中华民族在国际学术界争了光,更把世界制碱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1949年5月,刘少奇到碱厂视察,诚恳地邀请正在印度援建碱厂的爷爷回国共商大计。爷爷抱着回国建设的满腔热情,冲破种种利诱刁难,绕道返回祖国。1950年,他完成了范先生“待到中国政治清明时,一定把全部工厂交给国家”的遗愿,和久大总经理李烛尘一起联名向人民政府申请公私合营。1957年,67岁的爷爷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我们后辈眼中,爷爷是为科学而生的,因为我们看到他在家中埋头工作而忘记饥渴,忘记春、夏、秋、冬四季寒暑的情景。但我们更看到他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他把索尔维制碱法破译并公布于众,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至今仍为世界最先进的制碱方法,在国际上被使用,为中国争了光;他把援建印度得到的美金全部捐给国家;他为国家、为工作,不能在母亲、妻子临别之际床前守护;他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给后辈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无论我们身处什么年代、何种环境,他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并将世世代代永远传承下去。(作者侯盛铮专家支持罗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