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锤子的新闻不少,可惜正面的不多。今天一个手机质量问题,明天一个方舟子黑材料,后天一个神补刀。
从高调炒作到四面楚歌,锤子手机虽然历史很短,但是大起大落的过山车颇为刺激。做手机的很多,像锤子一样还真没有第二家,锤子这两年的各项决策得失如何呢?我们来回顾一下。
一、高调炒作做手机
锤子手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永浩和雷军的一次会面,雷军崛起,罗永浩找关系见了雷军一面,带着自己的产品设想和营销点子。可惜各说各话,不欢而散。
之后,老罗走自己的道路,各种炒作吸引关注度,开始做手机。这一步,老罗是成功的。他成功利用了小米的示范效应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的影响力,通过各种炒作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最终拉来了投资,也找到做手机的人。
虽然外界对老罗各种不齿,但是就老罗当时的处境,不用这种手段,根本就无人理睬,也就谈不上做手机。
二、先软后硬做ROM
在老罗做手机的时候,学习小米选择了先做ROM,后做手机的步骤。这个步骤没有问题,做ROM比作手机要容易一点。实际上老罗找到的设计人才是不错的,从第一次ROM发布会看,无论是PPT还是锤子ROM本身,一些设计在审美上都没有问题。这一步老罗也是对,他当时能找到的投资也只能做个ROM,靠发布会吸引更多的风投才能真正作出手机硬件。
三、自己设计硬件做手机
在ROM成功拉到了风投之后,老罗开始自己动手做手机了,设计制造都自己来。很遗憾,这一步老罗低估了难度。
其实,在ROM发布会之后,很多媒体都猜测老罗会找一个靠谱的OEM或者方案厂商来做硬件,锤子只要匹配上自己的锤子ROM就可以出产品了,而老罗没有选择,问题就出在这一步。
到2013年,有安卓系统和高通处理器,做手机的难度相比以前确实小了很多,但是这不意味着随随便便就能把手机做出来。
从设计,到各种测试,到供应链管理,到品控,这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来磨合的过程。即使非常有经验的手机厂商,完成这个过程出一个新型号也需要很长时间,远不是做个ROM那么简单。
而锤子直接就自己来了,试图依靠代工厂来解决问题,这是没有经验的表现。当年华为曾经在一款产品上依赖过代工厂,结果被坑的很惨,更不用说批量极少的锤子。
当年魅族是自己的厂子,第一次做M8都是问题多多,况且锤子这种没有硬件制造经验还让别人代工的。
锤子今天遇到的各种问题,实际上在这一步决策之后就难以避免了。如果当时锤子把硬件设计制造交给更有经验的厂商,只是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来订制,结果不会像今天这样。
四、高调发布产品,提高期望值
硬件产品做出来以后,锤子高调开了发布会,把各个手机厂商都挖苦了一顿,“生来骄傲”的发布了锤子手机。甚至在交货前,还重点宣传了品控优秀。
高调发布其实没有问题,但是到了这个时间点,已经不需要继续博眼球来获取投资,再攻击其他厂商就有点自找麻烦的意思。
本来同行是冤家,你再讽刺挖苦一顿,等到你出问题的时候,就难免成为众矢之的了。
在锤子发货前,老罗对品控情况应该是有数的,代工厂做这种小批量单子的水准业界都有质疑。这个时候老罗再吹嘘提高期望值,就是给自己挖坑了。
事实几天以后就揭晓,你这个时候提升期望值,后来失落太大自然会被打击。雷军也好,OPPO也好,其他厂商都是发布前降低期望值,提升满意度,而老罗偏偏要去提升。
后来质量问题反映强烈和期望值被拉得太高关系很大。
五、匆忙量产交货,测试不够
小米手机当年其实也是第一次做手机,但是小米做了很长时间的各种测试。工程机大规模发了几轮,改进了几轮,到了30万台的时候也是批次发货。
这个过程实际就是对产能、供应链、品控的测试。当年魅族M8也是公测版开始。因为手机样机、小规模量产,大规模量产出来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得一步一步来逐渐完善,最后正式量产拿出来的东西才能保证基本的品质。
供应链不说,流水线装配的工人也要有个熟练过程。一些设计中的问题要一步步发现改进。
而锤子从发布到交货有点太匆忙,第一批用户充当了测试机小白鼠的角色,而这批用户是先付了钱的。出现问题自然怨声载道。
回顾锤子这两年,初期虽然很多人看不惯,但实际是成功的;后期则问题多多,形成今天的尴尬局面。
很多人说锤子已经完了,这为时过早,锤子的生死关键在投资人。吃一堑长一智,锤子的下一款产品各方面操作肯定会有进步,但是能不能做得出来就要看投资人是否有耐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