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物流行业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2017也不例外,随着新零售概念的火爆,新物流、E物流各类物流概念充斥在各种行业论坛上,一排欣欣然的样子。2017年10月份的十九大报告对供应链前所未有的关注,一时间各类解读供应链机会的文章铺天盖地。
面的如此纷繁的场景,老黄分享一下关于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我的一个基本观点,物流是生产服务型行业,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技术如何进步,物流的根本属性不会发生改变。
物流的这个根本属性就是配套社会生产和消费活动,通过“集散分合”的物流过程,实现货物的有效流动。那么怎么理解物流的“集散分合”呢?
首先,“集散”强调的是货物流动的属性特征;“分合”强调的是物流操作的属性特征。
集,是指物流过程中的货物、物品、物资的汇集现象。例如,厂家为了把成品生产出来,需要把成套的零部件汇集在一起;零担物流公司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需要把很多货物汇集到一起。
散,则是指物流过程中因广大最终用户及销售渠道(收货人)的分布而自然分散的现象。例如厂家的各级分销商分布在全国各地,产品的用户是一个个消费者,自然就需要将商品进行分散。
分,是指物流活动中的拆分、分拣、分拨作业。由于物流的“集散”性质,自然需要通过对订单的拆分,对货物进行分拣及分拨处理,从而使得货物的“集散”变得有序、合理。
合,有整合、合并、统筹的意思,是指物流活动过程中使资源能够合理匹配的作业,其目的是为了让货物的“集散”流动符合经济效益的原则。例如将多个订单合并成一个整车的运单;例如轻货与重货的配载。
“集散分合”,是一个整体。以至于物流过程中,什么时候集、什么时候散、什么时候分、什么时候合,这需要依据现实场景和客观条件而定。总之,深刻理解物流的“集散分合”,有助于把握各种物流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我的第二个观点。如果我们把握了物流的根本属性,就能清楚地理解,所有新技术,新模式本身都只是更好实现“集散分合”过程的手段。
因此,真正搞物流的人,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应用各种新技术、黑科技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上,而不要放在技术本身上。我们不要被一些各类技术颠覆的说辞扰乱了阵脚,物流行业作为社会基础服务行业,永远不会被颠覆,当然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改进运作模式是肯定的。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你会发现,物流行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利用了人类大部分领域的技术进步,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不是被颠覆了,而是运作效率更高了。
我的第三个观点。智慧物流、物流大数据这些概念从理论上讲非常有价值,但是目前的行业情况是虚火过旺,数据不足,炒作有余。
智慧物流和物流大数据这些新概念近几年如火如荼,物流行业的各类会议这几个词是热点,如果不出现,这个会议就没有档次。但是我们产业界要清醒地认识到,不管是智慧物流还是物流大数据,基础是物流过程积累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花大力气采集、整理、处理。积累物流过程的数据,实际上就是一个物流业务数据化的过程,从目前我们国家物流行业的实际情况看,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没有物流业务的数据化,智慧物流和物流大数据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物流业务数据化上,由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物流透明理论是非常贴合我国物流行业实际的指导理论,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我的第四个观点。物流业务数据化会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会催生一大批传感器件研发生产厂家、底层芯片厂家。
物流业务数据化,需要采集物流过程的各类相关数据,这需要品类繁多、价格低廉、应用可靠的传感器。根据我的判断,数据采集技术不仅制约物流行业的数据化,也制约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希望有更多的这个领域的企业家,意识到数据来源是基础的基础,是全社会数字化冰山以下的部分。产业界应该有人关注基础,不要都停留在应用层次。这个方面我们要向阿里巴巴的投资人,大股东孙正义学习,孙正义判断未来社会必然是一个万物互联的社会,那么数据基础就非常关键,所以他巨资投入ARM公司,其实就是在投资未来社会数据化的基础架构公司。
我的第五个观点,物流企业家要慎重对待互联网转型。
自从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战略,两年来,互联网+物流也是物流行业绕不开的话题。很多物流企业家陷入对未来的迷茫,各类行业会议对这个话题推波助澜,加剧了这种迷茫。根据我的研究,物流行业的互联网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具体到一个物流企业,实现互联网化其是有规律可循的。我总结了物流企业实现互联网化的三条路径。第一条路径,对于极少数的企业,通过互联网提供物流行业所需要的一种特定公共服务,成为服务物流行业的互联网公司,因为互联网本身的高度垄断特性,这类公司数量不会很多。这类公司是科技企业,是服务物流行业的互联网公司,不是物流公司,不做具体的物流业务。第二条路径,对于一部分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自己有很强的业务话语权,经济体量足够大,可以考虑通过自己构建信息系统,打通自己业务上下游的信息传递互动,这类公司是物流公司。第三条路径,对于广大的中小物流企业,自己的经济体量,经济实力不足以独自构建系统,需要接受第一类物流互联网公司的公共服务实现自己业务运作的互联网化,这类公司是物流公司。
三条路径的划分非常现实,也非常有指导意义,我的建议是不要错位,错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影响。第一条路径适合极少数公司,最终的发展目标是服务物流行业的互联网公司。第二、第三条路径的公司还是物流公司。
我的第六个观点,新零售背后对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
2017新零售是个热点。以我对新零售的研究,我认为新零售的核心其实是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精准记录、分析、预测,以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精准供应链物流服务,至于什么无人值守收银不是核心问题。如果新零售这种模式得以推广,那么必然会对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简单讲,物流服务要能适应新零售带来的精准物流服务。物流服务要适应新零售,背后的运营基础是信息化水平,是物流过程信息的开放和透明,只有物流过程信息充分开放和透明,才能实现零售和物流过程的无缝对接。
我的第七个观点,物流企业要意识到积累业务数据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因为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也因为物流行业普遍的意识和观念问题,物流企业很少积累物流业务数据。缺乏对物流业务数据的积累,已经开始制约对物流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建设、制约物流企业接受正规的金融服务、制约物流企业对业务过程的优化。这个局面应该被打破,物流企业应该意识到积累业务数据的重要性。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冷链公司,能够把它的每趟次运输过程的温度数据都采集记录下来,如果它累积干了10万趟次运输,每次都在甲方约定的温度范围内,甲方都很满意,这些数据都有记录、可查询,这些数据就是这个冷链公司无声的信用证明!再比如,如果能积累城市配送车辆的运行轨迹,并对这些数据分析优化,提出更优化的城市配送线路,就能有效降低对城市配送司机的个人经验依赖,提高配送效率。
上面是我对物流行业一些热点问题的思考,我希望能够启发到广大物流企业家,共同推动物流行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