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生鲜当中最大的流量入口,难做但值得做。”宋小菜的合伙人谢金余告诉记者。不过,当一群互联网人深扎进这块自带“土气”的行业后才发现,这是一个大坑。
数据上看,衣食住行四大生活领域里,食品覆盖一日三餐,每人每天需要进食约1斤左右蔬菜,但这个行业的互联网渗透率却低于3%。在资本市场,这两年生鲜电商领域的创业者经过了几轮洗牌,中小型的创业公司或倒闭或被收购。好在活下来的在今年先后拿到融资,有人预测生鲜电商有可能在今年迎来扭亏为盈的转折点。今年年初,宋小菜也获得普洛斯投资领投的B1轮2.3亿人民币投资,IDG、经纬中国、普华资本等老股东跟投。
伴随融资的消息,谢金余还向记者透露,到2017年年底,宋小菜已经覆盖华中、华东一线到四线45个城市,年交易吨位达20万(核心品类年交易均过万吨),同比2016年增长了7-8倍。
这次小饭桌专访了宋小菜的合伙人谢金余,他向我们讲了宋小菜的几次迭代和对于生鲜电商下半场的看法。
变与不变
“为什么选择从蔬菜切入,并且选择从菜贩这边切入,其实我们当时研究了很久,从下游来看,饭店小而散,从采购量上看粮油米面占到6成以上,这些标品毛利低,市场已经非常透明了,算在一起每单的履约成本并不低。国内很多创业者模仿Costco模式,但中国和美国的饮食结构不同,加上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始终绕不开,所以宋小菜的选择一是只切菜贩,二是只切交易。”谢金余介绍道。
谢金余告诉小饭桌,蔬菜因为产地分散、种植周期的差异性在生鲜品类中最非标,因为要保持新鲜,必须快速流通,而原有的供应链小而分散,而且运输环节层层分拣导致坏损率高达20%-40%,“比如土豆在山东产地价格5-6毛/斤,经过层层分拣和一级级代理商,到达消费者手里可能已经涨到了2块钱多”,这样传统的采销模式想要重构并不容易。
不过,对于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而言,只有去中介、加快流通效率才能获得溢价,起初宋小菜采用了自营的重模式,下游集单,上游连接产地集中采购,而上一轮融资后,宋小菜将物流、仓储部分外包,目前只负责采购和交易部分,已团结了数千个上游供应商(其中核心的300-400家),为数万个下游商贩供货,可实现每天80-90%的交易从生产基地直接发到客户手中,谢金余介绍,由于批量采购及减少了分拣流程,在货损率方面降到了0.36%。
“我们算过,宋小菜现在每年蔬菜的交易量已经达到了20万吨,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蔬菜交易总量一天半左右的交易额,也就是说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吃了我们的菜”谢金余骄傲地对记者说。他还介绍,宋小菜核心品类渗透率以上海市场为例,土豆占了总量的10-20%、洋葱占了20%、蒜薹蒜头占30-40%。
不信黑马,只当慢牛
谢金余坦承这个“有点土气”的行业想要跑出来唯一的方式就是要无限靠近上游供应链。“我们创始团队原本擅长的是做2C的生意,但选择2B就得不断向上游走,这才是零售的本质和核心竞争力。”
谈到去年几家生鲜电商陆续倒下谢金余认为,很多生鲜电商陷入了烧钱起量的误区,忽视了采、配、销和产品技术的协同,一味求快有时候会出问题。宋小菜不是单纯靠产品就可以驱动的模式,涉及到链路重构、关系重构和效率重构,快马和黑马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做这个行业的慢牛。”
谢金余特别提到了此次跟普洛斯的合作,他认为订单+金融+物流x数据的模式是整个生鲜行业稀缺的,普洛斯的运力、金融和数据加上宋小菜本身的订单和数据,将有利于下一步宋小菜重建生鲜骨干分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