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电子商务

腾讯陈谦:智能语音应用仍在大众市场培育期

时间:2018-03-11 11:23:00

去年11月腾讯合作伙伴大会,腾讯首款AI助手“叮当”正式推出,一手孵化“叮当”的业务部门——腾讯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智能平台产品部的主要工作,就是探索如何把技术落地到实际应用场景中去。

近期,“腾讯叮当”陆续有落地智能硬件产品发布。3月8日公布的一款新产品是腾讯叮当与长虹电视的合作产物——CHIQ-Q5R智能电视。

36氪在AWE腾讯展台现场体验了搭载叮当的长虹电视,及其他智能硬件产品,类型主要集中在音箱、耳机、车载显示屏和机器人,覆盖家居、运动、车载、教育四大场景。

36氪就智能语音助手的问题,专访了智能平台产品部副总经理陈谦,并从行业角度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智能语音助手应用的展望。

“叮当”逻辑:从汽车、家居、出行领域突破

腾讯智能语音助手“叮当”的有关新闻,是这四个月左右时间才逐步传播的。另一面,实则是无论国内外,智能语音助手及其生态周围都拥簇着众多科技互联网公司,甚至还有些传统玩家身影。

早在2014年底,亚马逊推出智能音箱Echo,成为行业里的开疆拓土者。仅用了两年,亚马逊即超越Sonos称霸全球在线音箱市场。后来与亚马逊竞争市场者无数,国外“大头”有谷歌、微软、苹果,前两者还与传统汽车厂商、音响制造商等合作,国内阿里、百度、科大讯飞、小米、出门问问等都具备智能语音助手能力,同时不乏自身涉足硬件者。

相比竞品,叮当直到去年底才面世,显得有点迟,令人疑思它像是“别人有,我也要有”、“抓紧占坑”的产物。

对此,陈谦向36氪表示,团队做叮当其实有两年多了,彼时AI尚未引领大幅风潮。因为过去团队有相关技术性和储备性研究的积累,加上看好方向且契合大趋势,才萌生做智能语音助手的念头。他提到腾讯内部非常强调产品打磨和体验,只有当比较成熟时,才会拿到市场上来。

36氪获悉,最新腾讯叮当的试验数据,3m唤醒率达95%以上,语音识别正确率超96%。

在AWE腾讯展台,36氪体验了搭载叮当的eMeet会议宝(主打会议场景)。操作场景上,需要手按物理按键与之对话,比如询问今天天气如何,是否有多穿点的必要,它可能回复说“上海今天2-12℃,你还是多穿点,别着凉了”。从现场展示的叮当承载硬件看,都还在近场语音领域。

36氪专访|腾讯陈谦:智能语音应用仍在大众市场培育期,创业公司细分市场良机尚存

陈谦表示,目前团队已具备远场唤醒技术能力,相关支持设备今年上半年将发布。在他看来,远场语音识别才是大部分产品的未来,但仍会存在一些符合用户习惯的特殊场景会需要近场技术。他举例刚发布的长虹智能电视,用户习惯拿遥控器,因此按下遥控器物理按钮进行语音交互能成为使用场景。

家电家居是腾讯叮当团队看好的使用场景之一。陈谦认为,家电行业种类繁多,比如电视,它的需求量很大,像老人、小孩这样的家庭用户,使用语音会更符合他们的身份特性。他向36氪分享了一组数据,搭载叮当的长虹电视,用户激活率达40%,“这个数据在逐步提升,说明用户对这种交互模式还是非常认可的。”

家居领域叮当的产品还有音箱。

36氪专访|腾讯陈谦:智能语音应用仍在大众市场培育期,创业公司细分市场良机尚存

主打运动场景的imore耳机:

36氪专访|腾讯陈谦:智能语音应用仍在大众市场培育期,创业公司细分市场良机尚存

车载叮当的使用场景,去年底腾讯刚与广汽达成合作。

36氪专访|腾讯陈谦:智能语音应用仍在大众市场培育期,创业公司细分市场良机尚存

不过,总的来说,叮当现阶段还仅在少数看好的领域落地标杆性产品,多数都是近期刚发布,目前没有更多销售数据。“今年将有更多新产品发布。”陈谦说。

反观竞争对手,国外市场亚马逊目前市占率最高为69%,这还是它历史最低成绩。智能语音助手Alexa被集成进多款产品矩阵,在家居领域形成全景覆盖的产品网。2017年,Echo系列产品累计销售至少有2000万台,2016年和2015年分别为520万台、240万台。此外,Alexa还进入了汽车领域,与奔驰、宝马等车企合作。

Alexa、Google Assistant尚未能进中国市场,给国内玩家留有契机,中国智能语音助手市场更多是本地竞争。

就在叮当推出后没几日,天猫精灵以99元低价破双十一百万销售量级。一组对比数据是,这之前GfK公布的2017年中国智能音箱销量,仅35万台。其余主要玩家还有京东和小米。

腾讯如今试图从汽车、家居、出行领域破局,销量如何才是决胜战局的关键。另外,想在智能硬件战局里跻身前列,兼具软件、硬件和商业化运作的能力或许是必要条件。

陈谦透露,目前在关注硬件这块,并没有排除未来做硬件的可能性。不过,他认为首先应该做自身擅长的事——软件服务,包括内容生态及技术。

智能语音应用场景将由非刚需向习惯转移

尽管智能硬件产品火爆,仿若霎时间引来众英雄好汉参与,但实际用户体验的时候,免不了常有的抱怨是,“这智能吗?”

比如,智能音箱普遍功能就是语音控制播放音乐、查天气、能做些关拉窗帘等控制家居产品的活。但在实际操作上,语音控制难100%准确完成这种功能性操作任务,由此造成用户实际对语音控制功能的使用率或许较低,更多偏向于特定必须用语音操作的场景,比如腿脚不便的老人需要开灯。

36氪曾试验过某国产智能音箱,对它喊了句:“XX,请你给我播一个《大悲咒》”,讲的时候,用的是非普通话的北方方言。但音箱并没有理解,直到重复数次后,将语言指令改为“XX,播放《大悲咒》”才成功。

再如开车环境里,释放双手操作交互至少在无人驾驶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显得很有必要,毕竟用手输入目的地导航既麻烦又危险。可问题还是没法一步到位,比如想导航去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它识别的是"加里”,最终你或许还是只得用最原始的办法“手打”,至少能即刻输入正确。

陈谦认为,随着技术发展,硬件与软件持续进步,差错必然会愈渐减少。其次,从人本性诉求讲,讲话是最自然的交互方式,未来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用户通过语音与物理世界交流。

他提到,十几年前美国就有语音交互产品,过去它存在于偏刚需的场景里,再往后发展,具备语音识别能力的硬件越来越多,且智能语音硬件持续改进,可能会把过去认为非刚需的场景逐渐往语音方向转移,“我相信这块将逐渐融入用户更习惯的生活场景里”。

不过,他亦坦诚,现阶段智能语音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不仅限于语音交互识别,日后包括图像、多模态的识别能力、表达能力终将综合起来,“未来用户接触到的会是多模态综合的形态”。

创业公司存在细分机会,但现在时机未到

无论何种领域创业,几乎都会被问一句,如果BAT做了怎么办?

同样在智能语音助手领域,技术差距,比如说95%和97%识别率,用户体验上不会有明显感观,最终行业战局将会朝拼生态衍化,谁能提供更好的内容和服务,谁即可占据用户心智的一席之地。这也是陈谦看来,腾讯叮当的长远优势。

那么,创业公司没有机会了吗?

陈谦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以智能音箱为例,可看到的现状是,即便有诸多大公司布局,创业公司拥簇,但现阶段仍未出现几家独大的局面。主要还是看小公司捕捉机会的能力,找到自己既适合又专长的机会点,比如做针对某场景、差异化的音箱。

不过,他也表示,具体有哪些可突围的场景尚无定论。现在并非细分市场的好的时间节点,大众市场仍在培育期,要等到后者稍微成熟一些的时候才适合细分。

  • 上一篇:美国共享滑板电动车融资一亿美元
  • 下一篇:曝滴滴外卖将于4月1日上线 1万元挖美团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