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准备跨界向滴滴开火了。
4月3日,携程宣布旗下的携程专车获得天津市交通委代交通部交通运输部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线上服务能力认定》,也就是俗称的“网约车牌照”。这就意味着,携程专车具有了网络预约出租车线上服务能力,可在全国范围通用。
简单说,继美团、高德后,滴滴在网约车领域迎来了一个新对手。
此前的3月21日,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同时上线出租车及快车两种业务。根据美团公布的数据,第三日突破30万单,超过三分之一份额。
据了解,上海美团打车司机满足在线时长和接单条件,即可获得每天最低600元的保底收入。在乘客端,美团推出了未设使用门槛的满减1券,最高达14元。这就意味着,3月27日之前使用美团打车,起步价之内的行程都能免费。同日,高德地图也宣布推出顺风车业务,已在成都和武汉先行上线,并将陆续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推出。作为行业后来者,高德顺风车将采用零抽成模式,承诺不打补贴战。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滴滴在程维的带领下合并快的,开始独步中国网约车市场。公开资料显示,滴滴出行平台累计用户已超4.5亿,业务遍及全国400多个城市,在网约车市场的份额超90%。
如今,携程的加入更让网约车大战的下半场变得扑朔迷离。
事实上,携程对于网约车一直野心勃勃。
2015年,携程专车开始搭建平台,引入了全国多家网约车品牌。运营三年之后,携程正式推出自营的专车服务。
携程方面认为网约车的市场空间巨大。携程方面引用交通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2.25亿,而与此相对的只有10万名持证上岗的网约车司机,市场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对于这波企业跨界进入网约车领域的浪潮,业界认为互联网巨头企业都在打造新零售战略,这种闭环的生态模式也得到众多企业的追捧。携程的优势在于各地的酒店旅游等资源利用,如果能在游客出行环节上再做到精细化运营,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的生态,这对于携程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将来混不下去了“卖身”也能得到一个好价钱。近日,阿里花了95亿美元收了饿了么,从而打通其线上到线下物流派送,从理论上极大提升了阿里新零售战略的实力。
问题在于,在网约车领域,作为新手的携程会不会用简单粗暴的老办法——烧钱,来对付即将面对的滴滴、美团等强大的对手?
按照目前的信息来看,包括携程在内的绝大多数网约车企业都会采用这个见效快的老办法。
显而易见,网约车是非常烧钱的卖卖。2015年,当滴滴、优步、易到等竞争激烈之时,易到创始人周航表示,2015年整个专车出行市场就花掉了200多亿元。另据优步CEO卡兰尼克表示,优步在中国的每单都亏损,在中国一年的亏损额达到10亿美元。正因如此,优步不得已与滴滴完成合并,这是优步在中国盈利的唯一可能。
干败众多对手的滴滴也一直处在亏损状态。相关媒体报道显示,滴滴出行2017年GMV(交易总额)达到250亿至270亿美元;主营业务亏损2亿多美元,整体亏损3亿至4亿美元。
换句话说,以优步为例,按照4月3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计算,10亿美元相当于62.8亿元,才够烧一年。
那么携程有多少钱呢?
3月15日,携程公布了截至2017年全年的财务业绩。财报显示,2017年全年,携程净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68亿元,同比增长39%。另外,若不计股权报酬费用,归属携程股东的净利润为40亿元人民币,同比2016年几乎翻倍增长。
以携程净利润来说,还不够在网约车领域烧一年之用。这对携程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未来,如果不能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让携程的腰包更鼓,一旦在网约车方面发力过大且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那么这个大窟窿可就成了携程的噩梦了。
注:文/财经杂坛,公众号:财经杂坛(ID:caijingzt),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