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频频打折的服装品牌真维斯正在以平均一天一家店的速度消失。然而,门店缩减并没有让真维斯的业绩有所好转。
真维斯母公司旭日集团(Glorious Sun Enterprises Ltd.)日前发布2017年业绩报告显示,集团实现营收27.3亿港元,同比下降4.37%;营业利润1.0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5亿港元下降18.8%;毛利润8.852亿港元,同比降低了3.3%。其中,以真维斯为主的中国零售总额为16.0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6.71%。
报告同时显示,截至2017财年末,真维斯在国内共运营1298间门店。经梳理发现,相较2014年末的2284间门店,真维斯在过去三年里关闭了近千家门店。
财报中旭日集团表示,内地成衣零售竞争激烈及电商环境的变化,是真维斯品牌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有资深人士表示,国内服装零售行业已经高度饱和,竞争正在加剧。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0-2017年,国内服装零售行业企业数量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2017年国内服装零售行业企业数量达到3400个,行业之间竞争较为激烈。
在减少线下实体门店的同时,旭日集团在去年设立了“真维斯电贸分公司”,将电商业务独立开来,使网店除协助实体店处理过季货外,强化在销售主流产品及网上专卖系列方面的自主权。目前,线上销售金额已占2017年其内地销售总额的23.68%。虽然走势向好,但毛利率微薄,仅录得微利。
此外,真维斯的加盟业务也受到了电商的冲击。财报显示,在过去一年,旭日集团的管理层持续深化对真维斯的零售网络整合、运营流程的优化及人事架构的精简等等,但加盟业务的发展却遇挫。旭日集团表示,“主要是加盟店的销售受到电商日益流行的打击较大,幸管理层及时推出多种灵活互惠的模式如联营方案,稳住了加盟商的流失,但年初制定的预算目标则未能达到”。
大幅关店情况下,旭日企业在2017年大幅裁员约两成,由4900人减至4000人。
实际上,这已经是真维斯综合营业总额连续下滑的第五年。经梳理发现,从2013年开始,旭日企业综合营业总额便持续呈下滑趋势,2013-2017年真维斯综合营业总额同比下降的幅度分别为0.70%、13.32%、25.91%、23.98%和4.37%。
有时尚服饰业零售专家认为,真维斯连续几年业绩下滑的原因有四个:一是企业的商业模式一成不变,而过去十年国内市场变化很大,真维斯没能抓住消费者的需求;二是品牌老化,产品、品牌营销方法都变化不大;三是渠道布局有问题,随着购物中心逐渐成为主流的线下消费场景,真维斯仍然把大部分的店开在街边;四是随着快时尚品牌进入国内,包括真维斯在内的国内休闲服装品牌都面临竞争压力,由于供应链和周转速度等均无法匹敌快时尚品牌,国内休闲服装品牌普遍逐渐走向没落。
公开资料显示,真维斯1972年成立于澳大利亚,当时亚洲最大成衣制造及出口贸易商之一的旭日集团旗下的制衣厂即为该品牌代工。1993年在上海开设门店进驻中国市场,中国连锁店和加盟店曾一度超过2000家。2002年该品牌营业额达到人民币14亿元。但在电商平台和快时尚品牌崛起的趋势下,真维斯业绩逐渐下滑,门店也逐渐关闭。
真维斯在国内节节败退,导致旭日集团不得不“断臂求生”。2017年,旭日企业将澳洲及新西兰业务Jeanswest International(L)Ltd出售予集团董事及大股东杨钊和杨勋兄弟拥有的Howsea Limited巧思有限公司,交易已经于当年7月1日交割。
此外,真维斯在国内也退而主攻三四线城市。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表示,当前的真维斯没有找到合适的定位,线上平台发展也有所不足,在快时尚和电商平台的双重打击下逐渐变得没落。同时该分析人士称,中国国产品牌正在快速崛起,在设计和销售业绩上都有不错的表现,真维斯未来的发展增速可能依然缓慢。
不可否认,真维斯大幅度关店背后,美特斯邦威、班尼路、佐丹奴、ESPRIT……这些昔日在国内辉煌的休闲服装品牌近年均遭遇了和真维斯一样的困境。有资深人士认为,国内整个休闲服装品类,都在面临共同的问题——供应链响应速度跟不上,变得越来越跟不上时尚,从而逐渐被边缘化。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真维斯等休闲服装品牌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寻求出路:一是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二是渠道布局更要跟上,购物中心取代传统商业街已经成为趋势;三是提高和消费者的互动,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