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无人机,各位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航拍。还有部分人说是无人机物流配送。殊不知无人机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那就是植保。什么是植保?农作物的保护,通过技术手段,为植物生长预防和消除病虫草害的为害,从而使农、林业生产朝着经济、有效的方向进行。这些工作都是需要无人机的配合才能完成。
对于操作这类无人机的人员,网上称他们为“飞手”,不查不知道,专业从事植保无人机飞手的人员很多都是月薪过万,据中国农用航空植保协会调查数据统计,2016年全国仅有10%的植保队达到营收平衡,大部分的植保队面临的情况往往是一年里某几个月很赚钱,全年摊下来才刚刚回本,算上折旧可能还亏钱。而少部分真正“吃到螃蟹”赚到钱的团队,都是原本就手握农户资源,在当地甚至跨区域具有农资市场影响力的“大玩家”。
两年来植保无人机这一领域突然有大量厂商扎堆。据农业部相关部门统计,2015年全国生产植保无人机的厂家超过100家,到了2016年5月,这一数字迅速增长到300余家。厂商越来越多,植保无人机的型号也越来越多,人人都看好的植保无人机市场,在过去的两年里仿佛呈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但是在热闹的表象背后,无人机植保却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渐渐发现,这个市场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前几日京东以“机遇?无界”为主题的京东无人机开放赋能暨智慧农业共同体开启,会上宣布了几个重磅消息:京东农业研究院成立,京东农服APP平台上线,同时,数十家农资企业、无人机企业、农服企业成为京东智慧农业平台发起单位。
当下农业领域空缺
近年来互联网思维深入人心,无人机植保厂商都想着市场占有率,而当所有人都疯狂烧钱抢占市场的时候,一个行业就很难发现产品本身的缺陷,更难发展技术,就像当初的共享充电宝项目和现在的区块链行业一样。
而此次京东联合了农业服务链条上的各类厂商,通过系统给的规划,运用科技手段给与农民专业的指导,让农作物增加产量,提升品质。这些年国家在农药利用率方面有一些提高,前些年农药利用率是在36%左右,现在提高到38%左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差得很远。
由于航空植保作业效率高,适用性广,因此突发灾害能力强,最近这些年在中国特别是植保无人机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应用。航空施药主要是用超低量喷雾,又要大大低于地面机械和人工喷药,可节省施药15%—35%。
2015年,农业部提出来《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从农业部反馈的数据来看已经可以实现。近些年在各方面的技术有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高功效、智能植保器械应用和农业航空很多方面,特别是植保无人机等等这方面的进步,农药使用零增长方案已经提前实现。
京东农场是否靠谱
京东此次除了提供质保无人机和研发农药,还上线了京东农服APP,整合京东农业研究院技术、京东大数据,包括无人机作业数据,农机作业数据,农田遥感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利用平台销售数据和社会开放数据,进行行业指导和精准供应。
把产业链上中下游进行整合,包括农资投入品、飞防服务队、农场主,乃至政府监管部门整合,提升人才、信息、交易、管理和服务等综合职能的产业升级,解决种植户生产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实现农品提质,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但是对于无人机来说我们还是要面临很多问题,无人机出现问题,维修价格是多少?无人机的定期保养费用如何?尤其是无人机在进行农药的灭杀,往往还有药剂进行匹配。行业里也还没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这些都是难点。
对于这些问题,京东就提出了“智慧农业共同体”概念和举措,结合京东在大数据、农业、金融、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整合农业产业链条上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让各家厂商加入其中,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未来的前景如何
美国在农业机械化上使用率比较广泛,他们无人机多数是重量大、续航更久的固定翼来完成;而邻国日本,由于地形原因,不适合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作业,因此日本的农业植保以载重量小、更加灵活的无人机为主。
而我们国家则是它们两者的混合体,新疆和东三省等地区像美国,地广人稀,更适合大型农机。而南方山区则像日本,适合小型机械。即使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方向,但是现阶段功能单一、可靠性差的无人机植保,显然并不完全适应我国的国情。
国内现在的无人机植保现状,并没有网上传闻的那么好,更像是从低自动化到高自动化之间的一个过渡,不管是从技术、管理还是土地分配上都是一样。作为无人家的厂家,让一部分人使用起来,让他们知道这项服务技术的使用和优势,然后将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推而广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整个植保无人机行业的蛋糕做大,让所有人都成为受益者。
农业是中国的根本,农业的发展涉及农民福祉大事,植保无人机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离我们很近,我们吃的每一口粮食的健康都是由它们每天的监测、护理、实时反馈。接下来京东农场和京东植保无人机会为农民带来怎么样的福音,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