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晚,阿里发布了2018财年的Q4季报和全年财报,整体增势迅猛,2018财年营收为2502.66亿元,同比增长了58%。每到阿里发布财报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把目光聚焦到阿里云业务上,为什么呢?阿里云已经连续11个季度保持了三位数营收增长的纪录,这个增幅放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看的话,越来越罕见了。只不过,恐怕那些准备看热闹的人又要失望了,因为第四季度的营收达到了43.85亿元,同比增长103%,依然在三位数的轨道上狂奔。
其实,不管是阿里云、亚马逊AWS、微软Azure,还是国内的腾讯云、金山云,他们都是管窥云服务市场走向的一面镜子。云服务这个市场,因为属于2B模式,所以不会像摩拜、ofo等所在的共享单车领域,很快就能分出胜负,但身上也有着2C市场的影子,比如此起彼伏的价格战,快速清洗市场的打法。如今,通过这面镜子,我们也发现,市场中的各家已经逐渐“分野”,其中有三个现象很值得关注。
大者恒大,“3A”高速增长,集中化运动上演
任何一个新兴市场,都会经历早期的爆发期、混乱竞争期和最后上演的集中化运动。拿出行服务来说,一开始滴滴、快的、优步、易到用车、神州专车等群雄逐鹿,经过一轮轮的肉搏战,最终滴滴跑赢了终局,占到了市场80%以上的份额;电商市场同样如此,淘宝、天猫、京东商城占据了市场的主导权后,曾经在市场上风光一时的聚美优品、唯品会、苏宁等垂直电商平台就日渐式微了,天猫、京东的市场份额增速持续提升,结果规模小的电商平台逐渐被边缘化。
虽然影响变化路径的因素有很多,中间过程不尽相同,但大的趋势和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大者恒大,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这是必然的结果。云服务市场同样不会跳脱这一规律,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是,阿里云、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简称3A)保持了持续增长势头,其它大部分厂商的市场份额则不断萎缩。
先来看亚马逊的AWS,最近,亚马逊AWS发布了最新一季度的财报,收入同比上涨了49%,达到了54.4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业务亮点就是,AWS服务营收的增速开始回升。去年,AWS的业务增速一度从64%降到了42%,当时资本市场还用股价大跌来“投票”,但直到去年Q4时,AWS营收从连续8个月的增速放缓中走出来,首度回升到44%。这一次,最新一个季度达到49%,虽然无法与之前的60%以上的增速相提并论,但毕竟重回上升通道了。这恰恰与市场的集中化有一定关系。
再来看阿里云和微软Azure,阿里云最新的第四季度财报营收是43.85亿元,同比增长了103%。Gartner数据报告显示,阿里云已经在全球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三,仅次于AWS和微软Azure。
微软的Azure同样表现不俗,最新季度财报数据显示,Azure的收入增长也保持在较高速度上,收入为17.6亿美元,不过低于分析师预计的20.5亿美元。当然,阿里云的绝对收入值与AWS、Azure比,还存在较大距离,但如果退回到两年前对比的话,阿里云与两者间的差距更大,这两年距离已经在不断缩小了。
不过,云服务市场的集中化运动上演后,对小玩家来说,恐怕是一场灾难。阿里云、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的高速增长,会进一步挤压小玩家的市场空间。接下来的全球云服务市场会如何演变呢?微软的Azure和谷歌云、阿里云是三大最大的变量,这三家的增速都超过了排在第一的亚马逊AWS,阿里云的增速最高,但未来还能不能继续创造奇迹,有一点值得关注——只靠中国市场这一个引擎,想未来超越Azure,甚至是AWS,难度不小。当然,中兴禁售事件爆发后,传言美国将试图限制阿里云的发展,可见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也感觉到了威胁。
云服务是盘大棋,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带来新变数
相比于国际市场,在国内云服务市场,竞争更为惨烈,此前价格战是一轮接着一轮。好在进入2018年以后,国内云服务市场的单纯的价格战动作已经开始减少了,就连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也有偃旗息鼓的迹象。这是不是意味着云服务市场正进入终局呢?其实未必,其中有两个观点支持这一判断:一是,Gartner曾预测,2018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将从2017年的1535亿美元增加至2018年的1864亿美元,涨幅高达21.4%,2018年中国云服务市场的规模将达到300亿元,还处于快速增长的通道中。只要市场没有饱和,就给变局埋下了机会。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影响因素,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场景化的应用刚刚开始落地,这些对于云服务底层基础设施的需求更加强劲,会成为影响云服务市场格局变化的一个最大变量。目前,国内各个城市都在推进数字经济的转型,智慧城市涉及的交通、生活服务、医疗等服务都离不开大数据、物联网的加持,将催生出更庞大的数据计算、存储、网络传输的需求,这都有赖于云服务基础设施的支撑。
换句话说,云服务在经过第一轮的竞赛后,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只不过,竞争的砝码会向有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强把控能力的一方倾斜。那么,究竟有哪些云服务商会受益呢?一方面,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由于与各个地方政府间有更强的合作关系,以及更强势的品牌形象背书,具有了近水楼台的优势;另一方面,云服务属于SAAS底层范畴,但未来在应用场景层上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具有更强的业务协同能力,有望能分得更大的蛋糕。
无论是海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云服务第一轮的竞争已经进入尾声,下一阶段将进入“淘汰赛”。不得不说,阿里云依靠着自身的先发优势和整体实力,使其在全球排名、国内份额上都表现突出。未来,在云服务市场里,随着小玩家的退场,会有更多的收购合并事件出现,阿里云坐拥第一可能还不太着急动手,反而是腾讯云、金山云,会不会趁机整合小玩家,这倒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
国内云服务会走向垄断吗?不管如何差距倒是越来越大了
客观地说,中国云服务市场的竞争环境,比国际市场更为复杂,竞争梯队被划分了多个层次,角逐者的数量也远远比海外市场多。而且考虑到资本在云服务市场里的推波助澜,以及阿里云、腾讯云两家此前高举高打地发起价格战的举措,这些都加剧了国内云服务市场的竞争惨烈程度。接下来,国内云服务市场竞争格局会怎么走呢?可能有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值得关注。
一是阿里云能继续一股独大吗?IDC曾经发布了一份《2017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报告》,数据显示,阿里云占据了47.6%的份额,排在第二位的是腾讯云,份额是9.6%,第三是份额为6.5%的金山云。阿里云能占到如此高的市场份额,有三点原因:一是动手比较早,印象中,早在8年前,BAT就关于“到底该不该做云服务”有过一场争论,当时李彦宏认为云是“旧瓶装新酒”,不值得做;马化腾认为还为时过早。最终,马云通过收购万网,开始挺进云服务市场,比同行整整早了三四年;二是阿里云持续发动了价格战,前后针对云服务器、CDN服务等产品动辄25%、35%的降价。阿里云营收能保持12个季度三位数增长,显然与价格战有很大关系;三是,阿里巴巴本身的技术实践正在通过阿里云不断输出,市场上对马云提的“五新”趋之若鹜,新零售运动也搞的浩浩荡荡。阿里吃过猪肉,再把养猪的方法开放出来,会比其他厂商更有吸引力,特别是在这个家家企业都喊着数字化转型的时代。
阿里云的地位会被撼动吗?现在看差距反而越拉越大了。其实,外界曾一度认为,腾讯云、华为云进来后,会改变公有云市场的格局。马化腾在后悔进来晚了后,就一直与阿里云贴身肉搏,价格战方面甚至比阿里云还要激烈,甚至出现了0.01元投标厦门政务外网云服务项目的事件,在行业里闹得沸沸扬扬。腾讯云虽然份额上增幅也较快,但距离阿里云貌似越来越远了。华为云本身有私有云的经验和客户资源,去年更是将CloudBU放到了一级部门位置上,但玩法上与阿里、腾讯区别较大,打法过于保守和传统,如果不改变这一模式,恐怕上位的机会也不太大。
二是国内云服务的小玩家越来越尴尬了。任何一个市场中,只要资本参与进来,就会加剧马太效应。因为资本最喜欢的就是押宝和站队,在市场早期,他们可能遍地撒钱,但到了市场后期后,资本就会倾向于将资金放在排名靠前的企业身上,而处于竞争劣势的企业继续融资的机会就越来越渺茫。虽然很残酷,却也是没有办法,当下的国内云服务市场就走在“后半段”。
去年,包括青云、UCloud、华云、EasyStack、驻云科技、SpeedyCloud迅达云、BoCloud博云、数人云、Hyper、数梦工场、北森云等在内的云服务商,还相继完成了金额不等的融资,但2018年以来,云服务市场开始遇冷,投资机构已经不太愿意继续掏钱了,一些云服务企业闹起了“钱荒”。道理很简单,有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这些不差钱的大佬拼命砸钱,未来大多数的小玩家,很容易沦为炮灰。就算是有小米、猎豹等后盾的金山云,虽然先后拿到了数轮高额融资,最后一笔是7.3亿美元,但同样陷入到亏损泥淖中。我们可以预测下,2018年就会有一大批云服务和CDN服务的厂商收缩战线了,甚至不排除有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发生。
三是外来的和尚会有惊喜吗?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技术实力、全球份额等方面,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三家都是不容小觑的对手,只不过他们没有逃离海外企业在中国多年来的“魔咒”——念不好中国市场的“经”,份额根本进不了TOP5里面。这一现状未来有逆转的可能吗?貌似AWS已经放弃了,把相关业务交到了合作方的光环新网手里,粗略核算的话,2017年也就10-15亿元的量级。谷歌云去年底倒是跃跃欲试,还搬出了世界人工智能顶级专家李飞飞站台,表现出了发展中国市场更为积极的态度。只不过,恐怕翻盘的机会也不大。
写在最后的话: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云服务市场,和TMT的其它领域一样,也逃脱不了二八原则、马太效应的“魔咒”。不仅如此,云服务是2B的行业,加上行业本身的特性,使其对产品、技术、运营、售前售后等综合实力的要求都更加严苛,所以不排除将来会出现更加极端的“赢家通吃”的情况。其实,如今阿里云国内市场份额几乎为市场上其它所有追随者的总和,也是市场第二名的5倍,已经有点这样的端倪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厂商坚守自己的理想主义固然重要,但是笔者更认可的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让自己活下去”永远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对于阿里云之外的其它大厂商来说,如何在失去先发优势,综合实力又不够强的情况下,进行追赶,不至于差距被越拉越大,是他们当下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很难破解,但是他们也不得不面对。因为很多事情是,努力了不一定有好结果,而如果不努力就一定没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