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少上海松江区的职工而言,位于该区行政服务中心大楼里的职工法律援助中心渐渐有了名气。从2016年6月成立,法律援助中心累计受理来电咨询436件,受理法律援助诉讼仲裁案件58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235765元;受理协商调解288件,成功调解211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5656203元。成立三个多月来,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面对职工维权需要,敢于亮剑,已渐渐成为松江区总工会维护职工的一张闪亮名片。
法援中心打响维权名片
2016年9月,松江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同时也是松江区总工会法律援助窗口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已经运行了近3个月的法援中心正式“露面”。此次成立仪式,标志着松江区工会法律援助平台体系的逐步完善,也标志着松江区总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项主业主责工作上的全面有效展开。
据了解,自从群团改革以后,松江区总工会加大了工会维权的工作力度,将职工维权独立成块,对外成立职工法律援助窗口接待职工,新成立了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同时,原本的职工法律援助工作也拓展为法律援助、代写法律文书、参与协商调解、代理仲裁与诉讼这四项内容。
为了能够对职工合法劳动经济权益诉求实行“零门槛”援助服务,松江区总工会调配了了各方力量,签约的4家律所和30名律师志愿者队伍将成为松江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的专业团队。同时,松江区总工会将与人保局和司法局联合,加强对调解员的培训,构建一支由工会调解员、社会律师志愿者、劳动关系协调员组成的高素质法援团队。
整合资源、全新成立后的法援中心通过不同案件的处理,已渐渐在职工群体中有了一定的声誉。“不少受过我们帮助的职工也会和他人说起我们,这也让我们‘名声在外’了。最初成立的时候,我们受理的案件里有90%都是从仲裁那里过来的,现在这个比例已经变成7:3了,70%的案子是职工自发前来咨询,30%的案子则来自仲裁等机构。”一直伴随着法援中心“成长”的调解员顾洪平告诉记者。
工会让维权职工找到了“娘家人”
对于已经辗转一年、花光所有积蓄为工伤维权的外来务工人员范某来说,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帮助他拿到了暌违一年之久的工伤赔偿金。据范某介绍,他是在浙江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分包商建筑工地工作时受的伤,造成了腿部骨折。该分包商无营业执照、也没有和范某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会保险,工资以现金形式发放。虽然在事故发生后,老板吴某全额支付了医疗费,但是所支付的赔偿金过低。后知后觉的范某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先后从松江到崇明、北京等多地多部门进行维权,但是由于缺乏证据并没有被受理。
当吴某来到松江区总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的时候,他已经花光了身上的所有积蓄,只能在快餐店内留宿。在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后,法援中心的工作人员与区人保劳动监察、区建委取得联系,最终联系到该公司的负责人。
为了帮助范某争取到自己的赔偿,调解人员不仅多次电话沟通,还耐心解释相关法律法规。最终,经过一个下午不停顿的调解,最终发包企业方同意先进行赔付,并最终给予范某四万元的赔偿。“发包公司对于分包商缺乏监管,分包商无视法律,而且在出事后逃避责任,因此承担主要责任。”
三天解决了企业一个月的难题
面对个体劳动者,松江区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总是耐心解答,而面对群体性劳资纠纷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也成为了他们的首选。8月底一起发生在上海沪泽胶鞋厂的事件,让职工和企业都感受到了工会的桥梁作用:仅仅三天,就解决了企业原本计划一个月要解决的难题。
8月22日,上海沪泽胶鞋厂的20多名职工来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当时是我负责接待这个案子的,这些职工来之前已经在厂内发生过一次较大的冲突了,所以当时的情况是比较紧急的。”顾洪平告诉记者,原来该企业在8月中旬的时候有了关厂分流的想法,谁知道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员工的较大不安。“当时企业还没有制定方案,事情发生后企业也在积极应对,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将事情解决。但是第一次全厂大会的沟通效果并不好,有些职工不满意,就找到了我们。”
了解到这个情况的顾洪平当机立断,连同几名调解员以及叶榭镇总工会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入驻胶鞋厂,一方面了解情况,一方面在会议室设点为职工进行政策解答。“我们连续三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5点都入驻在企业里,一边和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职工进行沟通,另一方面我们向有疑惑的职工进行解答。”顾洪平回忆,每天都能有20、30名职工前来咨询。“其中有一名7级工伤的职工,就是因为对政策不了解所以产生了抵触情绪。我们当场给他算了一笔账,告诉他怎样对他才是最好的,他当天就同意签字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信任的问题。”短短的三天,原本厂里充满抵触情绪的职工们纷纷同意了补偿方案。企业方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不仅给予了应有的经济赔偿,还给予了一个月的代通金,甚至连未休的年休假都给予了一定的补偿。而企业里的130余名职工,在镇总工会和调解中心的积极沟通下,都拿到了应得的赔偿,也同意了企业的处置方案。“本来企业还说准备好用一个月解决这个问题,现在通过调解中心的参与,3天就解决了,企业方对此也很感激。”
此次调解上海沪泽胶鞋厂的纠纷,是松江区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从个案到群案的一次突破,在调解过程中,企业方和职工诉求不同,但是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却从中调解了双方不同的诉求。“做调解就是做沟通,就是做桥梁,通过我们在职工和企业中间架起一座桥梁,依法维护好职工和企业双方的权益。”虽然每天要接待十多起调解纠纷,忙起来的时候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但顾洪平坦言,看到越来越多的职工愿意来找自己,想到帮助的不仅仅是一个职工,更是一个家庭,甚至是常常被视为弱势群体的职工,让他对目前的工作感到自豪。
(劳动报记者 张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