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解密上海杨浦发展的创新“密码”

时间:2017-04-10

  秋日晚风吹拂着杨浦滨江,这里是“近代上海工业的摇篮”。15.5公里的杨浦滨江岸线,32幢历史保护的工业建筑一一被保留下来,生产性岸线置换为百姓的生活性岸线。留下历史遗存,并真正“还江于民”,百年杨浦工业文明的喧嚣和繁盛就在充满历史场景的黄浦江边娓娓道来。

  摊开五角场的创新创业地图,高校、创业园区、实训基地、孵化器等一目了然。一个街道能整合出如此多的创业资源,只有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五角场的优势在于,上海三分之一的高校本科生、硕士生都聚集在此。

  走进改造建设中的凤城巷,过去破败废弃的工业区已变成明朗清新的创业街区。“一巷串五园”,一间间带有落地玻璃窗的工作室和商铺沿着赵家宅路主干道分布。这个曾经的上海东北部最重要的工业区,正在成长为杨浦区的下一个创新创业高地。

  自去年杨浦区按照每个居民区10万元标准设立居民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以来,12个街镇310个居民区里上演了一场如火如荼的“项目申报热”,1490个项目陆续上线,居委会干部变身“项目经理”,创新的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这里是杨浦,这里有复旦、同济等高校10所,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分别占全市20%、30%左右,“两院”院士62名,占全市33.5%;有科研院所百余家,国家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占全市1/10;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有33个,占全市1/5。

  这里是杨浦,从百年前的“工业杨浦”,到建国后高校集中的“知识杨浦”,到如今的“创新杨浦”,“创新”这个词伴随着杨浦的转型发展之路。创新的理念,从百年大学校园里走来,走到千千万万大众创业者身边,走进百姓的屋檐下。

  2003年,杨浦在全国率先提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2010年,科技部命名杨浦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国家发改委明确杨浦为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2015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将杨浦定位为建设具有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今年5月,国务院确定了杨浦为首批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杨浦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要做到‘名利双收’。”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说。如何理解?“名”,就是要珍惜双创示范基地这块牌子,杨浦是上海唯一一个入选的区域,要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利”,就是不能满足于戴帽子、挂牌子,更重要是做强“里子”。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中注重引进和培育人才,培育新经济、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撬动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2012年至2016年的五年,是杨浦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取得重要成果的五年。五年来,杨浦最大的收获,就是咬定目标,坚持“创新”主线,走出了一条适合区域特色的转型发展道路。除了一批国家级重大功能性平台先后落户,“创业前-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创新服务链在此形成,杨浦还率先实施“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专业化运作”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圆满完成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第一轮各项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杨浦承接国家战略和上海重任,加快建设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关键五年,全区将进一步深化“三区联动”、“三城融合”,向“建成高水平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区,建设更高品质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新目标迈进。

  创新谋发展

  2012年至2016年的五年,从“知识杨浦”到“创新杨浦”、“创业杨浦”,从“三区联动”到“三城融合”,从“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到“上海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杨浦在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中,创新驱动发展更加积极有为。

  这是杨浦创新发展成效明显的五年。“十二五”期末,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1%。“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内涵深化、能级提升,密集地与高校签约合作,推动复旦创新走廊规划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能级提升,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等重大功能性项目落户,打造“财大科技金融谷”,成立太赫兹研究院,科技园区对区域经济贡献比重达到8%。

  同时,“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著,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出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创新链向产业链转化效应显现,“创业杨浦”品牌效应凸显,创新工场、腾讯众创、蚂蚁创客空间、启迪孵化器等众创空间落户。期间,荣获上海唯一全国首批“创业先进城区”。

  这是杨浦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的五年。杨浦坚持质量、效益、结构优先导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了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20亿元,年均增长6.6%;税收收入预计达到1037.8亿元,年均增长8.6%;区级财政收入预计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3.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439亿元,年均增长8.98%。

  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5.7个百分点。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年均增速17.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5.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年均增速19.8%。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过去五年,杨浦攻坚克难,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围绕路、桥、轨、隧、水、电等六大系统,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完成投资102.9亿元,建成轨道交通12号线杨浦段、大定海排水系统等一批重大工程。

  9月30日,杨浦基础设施建设“双十”重大工程项目――中环国定东路下匝道新建工程建成通车; 同时,另一个“双十”重大工程项目安波路(双阳北路-国定东路)“断头路”打通,通车后,将有效缓解中环线主线交通压力,疏导五角场及周边路网交通流量,促进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功能辐射加强、服务能级显著提升。

  10月初,杨浦区自主立项、自主管理、自主投资额最大的重点市政工程项目――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按照预定计划稳步推进。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是改善新江湾城“南大门”区域枢纽节点交通压力的重大民生工程、带动区域周边商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配套工程,更是杨浦区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要举措。

  此外,大定海排水系统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全面发挥作用,惠民路(大连路-荆州路)道路改建工程建成通车,北横通道、轨交18号线等多项重点项目工程正全力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已经成为杨浦区域经济社会飞跃发展的“撑杆”。

  杨浦利用创新推进智慧城区建设。五角场五个角的开发格局基本形成,杨浦滨江南段示范段建成开放。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重大基础设施系统框架初步形成。“城市光网”和“无线杨浦”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共建智慧社区,以“智能交通”、“智慧商圈”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综合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有效提高,重点薄弱地区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城区环境进一步改善。扬尘污染防治和PM2.5治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域降尘量为5.3吨/平方公里・月,比五年前下降了37.6%。环境空气优良率(API)为93.7%,较五年前提高了4个百分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成效明显,生态绿化建设稳步推进,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32平方米。

  五年来,杨浦持续改善民生保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构筑住房保障体系,居民居住条件得到切实改善。过去五年,全力以赴推进旧区改造,实施旧改全过程管理,累计征收2.62万户、拆除旧住房76.5万平方米。启动老旧住宅小区“里子”工程,群众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成效位居全市前列。

  在创新社会治理的同时,更加注重百姓获得感和满意度。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发展指数持续位居全市前列,并成功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区,荣获全国“游泳之乡”九连冠。深化“9073”养老服务格局,初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幸福感”日益增强。


  五年来,杨浦社会治理取得新突破。杨浦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1+8”实施意见和若干配套政策。深化街道(镇)体制改革,取消街道(镇)招商引资职能,提升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的能力。采用“区属、街管、街用”、“区属、共管、共用”、“区属、共管、街用”模式,构建权责统一、运转协调、依法高效的新型条块关系。

  一个个睦邻中心的建设,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会所,形成了杨浦社区服务新品牌。“四社联动”的创新案例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深入推进人口综合调控和管理服务,人口总量处于持续可控状态,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创新惠民生

  杨浦目前有12个街道(镇),是上海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区域,人口众多,其中老年人口33.75万人,各类社会救助对象1万5千余人。民生万事,不仅仅是为老服务,人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看似平常,但是要保障社会生活正常有序,五年来,杨浦围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这一主线,强化民生保障、拓展社会服务,为杨浦人民搭建了一个坚实的保护屏障,为杨浦区域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浦区聚焦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全面推进“路、桥、轨、隧、水、电”六大系统建设,确定了基础设施抓“双十”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也就是基础设施项目分别开工十项、竣工十项,通过这些项目的逐步建成投用,使杨浦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到“十三五”达到或超过中心城区的平均水平。今年最重要的竣工项目是大定海排水系统。大定海排水系统汛期全面发挥作用,定海社区的老百姓家中长期以来的暴雨积水问题得到极大的缓解。今年中秋2天,定海地区累计雨量129.3毫米,大定海泵站共运行28小时,最多时开了4台泵,共排水348795吨,无积水。

  201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6”文件精神,杨浦提出,用2年的时间即到2016年年底,全区建成不少于50个社区睦邻中心。社区睦邻中心建设是杨浦区落实市委创新社会治理精神的“自选动作”,在建设方案设计、立项流程、经费审批、建设实施和管理运营等方面没有现成的模板可参照,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独有的探索与尝试。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心在街镇社区。五年来,杨浦把加强基层党建重心也放在街镇社区,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300多名机关干部,十年如一日地在一线了解民情,一线解决民忧;开展专项调研,发挥街镇党(工)委职能作用,把管理和服务力量下沉到基层。

  居民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杨浦今年是第一年设立。截至今年第二季度,310个居民区共申报项目1490个,街镇予以立项1347个,立项经费预算共计1567.9万元。为有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精准性、增强群众的获得感筑牢了基础。

  有了经费,但是项目得自己申报。如何把钱用在百姓需求上?一次次上门走访、实事征询在杨浦各居民区展开,在全面掌握群众在安全社区营造、文体团队建设、特殊群体关爱等方面的诉求以后,针对各居民区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来立项,从过去“普遍回应”转为“精准回应”群众需求。

  为了保证经费的使用公开透明,在居民区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立项前,明确规定居民区党组织立项申请前要公开项目方案,立项审批后要公开项目具体举措,确保居民区人人知晓、普遍同意。而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要求定期通过党务公开栏和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团队,向党员群众公开推进情况和阶段成效。在项目完成后,要求公开经费使用情况、项目实施实际成效。在此基础上,对各居民区党组织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公开,并通过评议会、随机满意度调查等形式,组织居民群众对服务情况进行测评,检验居民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成效。

  位于杨浦定海路的沈家滩居民区,是杨浦最大的棚户区。近日,老房子面临拆迁,近一百年的棚户区历史伴随着居民生活在此地的记忆即将消失。在这个关节点上,定海路街道沈家滩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戴培军带着居委会干部团队,用了三个月时间设计制作了一本“百年记忆沈家摊”纪念册。而制作的经费,正是来源于杨浦居民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

  获得经费的前提是申请立项,计划得到街道和区委组织部的评审通过。今年年初戴培军就开始写计划,申请获得通过以后,8个居民干部和一名广告公司的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开始了密锣紧鼓的制作。

  按照规定,计划通过以后,第二季度必须实施并出成效。今年3月份到6月底,戴培军每天都跑到杨浦档案局去翻查资料,从杨浦区志到百年前的沈家滩老照片,一点点地挖掘出来棚户区的历史。团队有时间就到小区里采风,爬到高楼顶层拍照,记录下小区现在的容貌。到了双休日,他就带着团队的意见到设计师家商议方案,一本纪念册就是这样一次一次地“磨”出来的。

  依托区域化党建格局来指导居民区党组织建好服务项目,实现了从过去“单兵作战”到“区域联动”的转变。除了制作纪念册以外,戴培军根据居民区的实际需求,与邻近的四个居民区组成了“党建小联盟”,每个季度轮流组织党建活动,请老师来上党课,实现资源共享。

  创新绘蓝图

  未来五年是杨浦承接国家战略和上海重任的关键五年。深化“三区联动”、“三城融合”,建成高水平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区,更高品质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将成为杨浦的关键目标,最终达到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创新创业仍是未来五年的关键词。今年5月,国务院确定了杨浦为首批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今年10月10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杨浦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创建全国首批17个区域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没有规律可循,没有经验可以复制。杨浦力争在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中走在前列,要把创业创新的蓝图继续描绘下去。

  杨浦建设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的目标分三步走:到2017年,杨浦将基本建成高水平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市场活力的双创支撑平台,突破一批阻碍双创发展的政策障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到2018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营造更有效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发展壮大一批在新兴产业领域具有领军作用的创新型企业,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提供支撑。到2020年,在政府管理服务创新、创新资源市场配置、公共服务平台构架、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形成相关制度和经验,引领辐射长三角区域的创业创新发展,创业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根据实施方案,杨浦区将在2018年集聚一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创业创新功能性支撑平台,其中培育区域性的功能平台10家,各类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达到80家左右。此外在引进人才方面,着力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军企业和人才,海外人才达200人,中央“千人计划”达250人,大学生创业新增数1200家。

  破解一批创业创新发展的制度障碍和机制瓶颈,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不顺畅、投融资体制不完善、收益分配和激励机制不合理、创业创新人才制度不健全等瓶颈问题,研究探索鼓励创业创新的支持政策,形成区域性的创业创新的制度体系和经验。顺应科技企业发展需求,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打造科技金融功能区,科技金融占区域经济比重达到6.5%。市、区政府出资20亿元设立支持创业创新的投资基金,带动吸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类创业投资500亿元左右,各类资本市场上市企业100家左右。

  集聚一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创业创新功能性支撑平台,在技术成果交易、知识产权交易、股权交易、人才交流、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培育与建设10家左右各类区域性的功能性支撑平台。发展面向上海和长三角的创业创新服务业和高端生产型服务业,各类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达到80家左右。形成一批创业创新街区。通过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支撑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在类脑智能、深海科学、北斗导航、太赫兹、精准医疗、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印刷等领域,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区域性创新中心,带动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展。在若干产业领域形成集聚态势,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41.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5%。地方财政对科技投入规模达20亿元,创新成果质量居全市前列,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55件。

  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军企业和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率先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人才服务模式,通过市场化机制集聚一批高端创业创新人才,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达到200人,中央“千人计划”达到250人,大学生创业创新企业新增数1200家,中小科技企业达到8000家左右,创业带动就业比例达到1:11。

  为实现上述目标,杨浦区将按照国家供给侧改革要求,推行一系列政策举措,其中第一条就是“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企业创业创新活动的干预”,借鉴自贸区经验,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参与国际创新合作提供便利服务;并建立科技创新评价机制,率先发布五角场科技创新指数。

  同时,杨浦将积极探索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并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实现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此,杨浦将重点打造一批技术转化平台,包括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发展,支持构建辐射全球的技术转移交易网络,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成立MIT-CBA中国研究院等。

  目前杨浦正重点打造五角场、长阳路、环上海理工大学创业创新街区,并推动国家北斗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兴奋剂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全球创新中心、上海类脑智能研究院等48个重点项目的建设。杨浦还将加快启动一个双创孵化投资母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创新创业,同时争取科技创新类的证券、投资和各类基金向杨浦集聚,提升杨浦科技金融的集聚度。

  科创建设将带动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未来五年,杨浦的目标是让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互联网新经济培育成效显著,逐渐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在全市和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群落。

  经济建设的同时要达到社会民生保障的改善,杨浦将坚持不懈地推进成片旧区改造,城区住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更加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建成全国文明城区。优化重大功能性文化设施布局,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体育影响力辐射力明显提升。

  城区建管水平显著提升。城区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单位更为联动融合。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智慧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城区品质迈上新台阶,城区运行更加安全有序。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低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受欢迎,建设若干个低碳发展实践区域,大气、水、土壤、绿化等环境指标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城区环境更加宜人。

  依法治理能力显著进步。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高,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深入发展,社会诚信体系更加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群众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

  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全面从严治党常态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拒腐防变能力切实提升;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基层组织建设覆盖全面、充满活力,党员队伍更加纯洁、更加先进,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基层基础更加稳固。

  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未来五年,杨浦将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加快西部核心区、中部提升区、东部战略区建设,促进区域发展从以点带面向全面发展转变。聚焦西部核心区,构建以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为核心,以复旦产业技术研究院、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大连路总部研发基地为支撑的创新经济走廊,走出具有杨浦特色的双创之路。(解放日报记者 黄尖尖)

  • 上一篇:上海宝山借轨交布局创新创业转型路
  • 下一篇:上海宝山120余家非公企业进入“进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