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新《原野》拉开上海大戏院大幕

时间:2017-04-10

《原野》剧照。 (资料)

  从3月31日至昨晚,重新开幕的上海大戏院以经典话剧《原野》迎接“新生”。

  曹禺名作《原野》创作于1937年,今年正好是80周年。1943年上海大戏院落成,《原野》在此上演。时隔74年,上海大戏院再次推出《原野》,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青年演员谢承颖、许子皓、李黎、宝尔等担纲,导演何念称之为“历史的呼应”,但表现形式有新变化:“如果排出来还是原来的《原野》,老观众爱看,年轻观众不爱看,其实是失败的。我们要让更多90后,甚至95后观众喜欢这个作品。”

  最终放弃新台词

  《原野》是中国戏剧人的必修课。“戏剧学院每一届表演系学生都会排《原野》,这次让我补齐在学校没有完成的课程。”经典重排,不少剧组会刻意回避过往版本,以免受干扰。《原野》不同,何念研究了北京人艺等过往所有演出版本,还要求演员们也这么做,“我们曾经一次读了6个小时剧本。知道以前发生的事,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排演时,何念用流行歌曲《匆匆那年》启发演员,“曹禺先生在序幕和第一幕之间写了一句‘10天之后’。序幕时仇虎和金子相认,第一幕发生在10天后。10天里,十几年没见的恋人重逢,发生了什么?”何念认为,过去《原野》复仇性重,情感戏相对弱,“我觉得加强十天里的情感戏,更加刺激仇虎、金子去报仇的心。”

  2017年的观众会对1937年的作品产生隔膜吗?“经典的意义在于它蕴含的价值观和思想性。我们曾经想加入两段新的台词,但是发现不合适。每个时代只是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为桥梁,与当时的观众达成沟通,传达剧作家的哲学思考。”

  让更多人走近戏剧

  重排《原野》,剧组面临的“难”在于故事相对简单。排练3个月,大半时间花在“研发”、调整结构。“剧本第三幕,仇虎杀人后逃跑,涌动意识流景象,看到牛头马面,过去通过影视镜头容易表现,搬上舞台则很难。如今我们的戏剧观念打开了,在泛戏剧时代,歌舞、声光电都可以用于话剧,展示意识流。”舞台上,很多个“仇虎”同时出现,用舞蹈剧场、肢体剧的概念做《原野》,芭蕾舞演员一直在场上。角色情绪放大、内心外化时,舞蹈和肢体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内心和不同时空的转换。

  上海大戏院位于复兴路陕西路路口,在这个沪上繁华地段,何念发现许多生面孔光顾剧院,“很多是平常不太看话剧的观众,在大戏院门口研究海报,询问怎么买票、《原野》票价。剧场与市民这么近,让更多人走近戏剧。也许他们上一次看戏是20年前,大戏院又开了,他们在20年后进入剧场,通过一部戏,通过角色的喜怒哀乐来找到自己的喜怒哀乐。”((解放日报记者 诸葛漪))

  • 上一篇:校园小说在幻想的世界飞得更高
  • 下一篇:新一届中国女排首次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