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4日电(王子涛)让学生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践行者,构筑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环境。这是中山北路第一小学在打造“绿色环保美丽校园”中始终坚持的理念。围绕“垃圾分类,资源永续”的主题,学校在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专业指导下开展了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拾尚包”就此应运而生。
拾尚包提倡将生活中常见的可回收物,例如纸张类、玻璃类、纺织类、塑料类、金属类、电子产品类等进行回收,每一个回收袋都有一个二维码“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可提供可回收物的详细分类、数量和金额追踪以及分析,确保每次交投都可以溯源,每次分类投递都有反馈。
中山北路第一小学作为普陀区首批引入拾尚包的学校,在首次接触拾尚包时就给予了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从最初学校的引入,到后期老师们的积极引导与宣讲,学生们对生活垃圾分类和可回收物循环利用充满了热情,拾尚包活动深受师生们的欢迎。
拾尚包和中山北路第一小学相约的第一次收运活动,拾尚包团队如期而至,引导同学们利用午休和课间休息时间把拾尚包放至指定区域,开启了一场垃圾分类新时尚活动。
“拾尚包”活动除了对可回收物进行有偿奖励,还会分阶段进行培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借助“拾尚包”项目,中山北路第一小学在校内建立了可回收资源的循环利用的管理机制。这也是学校联手社会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的一次成功实践。
学校注重联动“三位一体”,通过学校、家庭、社区联动,小手牵大手,放大教育辐射效应。作为普陀区两网融合点,此前,学校依托两网融合平台,以利乐包装盒的回收为载体,吸引家长参加,仅两个月,硕大的专用回收箱已经被清运了三次。
学校还会以社会实践,让学生们感悟环保重要性。在“垃圾分类、资源永续”主题教育中,学校邀请普环实业有限公司的团委书记为师生们上了一堂微讲座;同时组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学生践行垃圾分类的愿望。学校组织师生参观江桥垃圾焚烧厂,观看垃圾焚烧的状况以及用产生的热能发电的过程。
赴合阳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了解本区探索生活垃圾“二次分类、就地减量”的新模式;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到超市、地铁站等人群集聚地宣传垃圾分类。
在区绿容局的支持下,校园垃圾站实施四分法,配齐了红、蓝、棕、黑四色的专用垃圾桶,在校园垃圾站的墙壁上设计了四块版面,提高垃圾投放的准确性,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