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程琦3月3日报道: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上海各区、各企业在行动。
在今天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华杰介绍说,上海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可归纳为“三个一批”,初步梳理共102项。包括一批29项高含金量政策措施,作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突破口。一批47项高水平的功能平台,作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载体。一批26项高能级的重大项目,作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抓手。
其中16项政策在作为核心区的虹桥商务区中先行实施,主要涉及固化进博会支持政策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推动服务业高水平开放、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加快总部经济集聚升级、强化交通枢纽服务功能等方面。
而作为位于虹桥商务区青浦片区、与进博会主会场仅“一路之隔”的进博会商品常年交易服务平台—“绿地商品贸易港”项目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林颖在会后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牢牢把握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重大机遇,以服务对接进博会、助力构建高端资源配置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自身商贸全产业链优势。
林颖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政策的出台,将大大促进区域国际贸易及相关配套产业升级,加速海外优势资源以产业链、供应链方式形成集聚,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挖掘、引进和集聚海外名优新品,促进包括进博会展商在内的海外企业落户虹桥,并以进博会为主阵地,通过各类商贸对接会、新品发布会等,进一步放大国际贸易规模,实现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全国辐射。
具体而言,将从三方面出发助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一是打造具备商贸全产业链功能的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全力服务好进博会,努力成为“商贸国家队”。将以绿地贸易港为核心载体,打造具备商贸全产业链功能的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集聚海外资源、打通进口链路、加速品牌孵化、拓宽市场渠道、扩大贸易规模,成为海外优质资源的“收集器”、海外优质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中转站”、海外优质商品走向全国的“发射器”,为海外品牌、特别是海外中小企业解决“贸易端的最后1公里”难题,为进博会提供资源支持,全力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乃至长三角区域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国际贸易促进平台。
在上游端,将发挥全球资源配置优势,加快优势资源挖掘,通过合资、入股等方式大力引进优质海外品牌及名优新品。在平台端,将着力提升贸易港功能服务,为入驻客商提供从企业注册到商品上架的全流程服务,强化品牌孵化体系,打造以进博商品为核心的品牌矩阵。在下游端,将发挥涵盖全国超过30个省市的分销及零售渠道布局优势,助力海外品牌“一进中国,便进全国”。
其次,提升数字化贸易综合产业链服务水平,积极打造商贸新业态、新模式。林颖透露,将依托数字化技术,加快商贸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从商品供给到商品消费全链路实现全程可视化、智能预测、智能预警、智能铺货、智能补货、智能翻单、智能定价、智能促销、高效协同、快速柔性供应链;通过AI、IoT、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使整个供应链端到端可视化、可感知,加强供给与消费者的连接与互动,提升消费者体验,助力供应链缩短,加快物流运转速度与服务效率。
三是打造联通内外的开放型平台,加快优势产业链、供应链导入及整合,为上海发展“五型经济”提供新动能。林颖透露,将把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重要机遇,不断提高贸易港平台能级,通过与驻华使领馆、海外商协会合作,加大高能级客商引进,进一步扩充国家馆数量、注重功能性提升,成为各国商贸及文化活动承载地;近期将签约爱尔兰、希腊、库克群岛、亚美尼亚等国家馆,力争到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前国家馆开业数量达到70个。
“未来,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将发挥商贸全产业链优势,创新合作模式,加快海外优势产业链、供应链落地。用好政策先发优势,加快海外首发新品引进,全力打造上海进口消费主会场。加快贸易港零售化发展,以进博同款及国别特色商品销售为主营的G-Hub城市体验中心加快实现多点布局。”林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