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党史教育红色巴士“初心号”穿梭在上海影视乐园。
“在车墩不是搭景,而是造房子。”电影《1921》监制、导演黄建新曾如此评价上海影视乐园的电影置景。4月27日在车墩影视基地,记者搭乘“初心号”巴士来到“望志路106号”门前,摸着满是沧桑刻痕的青色墙砖,方知此言不虚。“五一”假期,市民游客可到上海影视乐园沉浸式体验《开天辟地》《建国大业》《1921》《望道》等影片场景。上海电影集团结合红色影视建筑、红色影片内容元素打造的上影党史教育巴士课堂将于5月正式开课。即日起,党建团队可通过网络或电话方式预约,非团队学员可在现场报名,依照课堂指南完成学习。
为党史教育积累鲜活细节
在车墩影视基地,“一大会址”和“新青年编辑部”相邻。为了红色影视作品的拍摄,车墩影视基地在去年1比1复制了中共一大建筑群,一大会址修复团队参与建设。
这里的石库门建筑群面积不大,青色长砖上贴着广告纸,一层层贴上又一层层撕下来,灰白的粉墙上满是破损和弹痕,墙边倚着生锈的管子,它们都会化为大银幕上的生动细节。“80%的年代戏都在这里拍,很多导演都赞叹这些建筑,它们是再造的艺术。”上海影视乐园工作人员介绍,“初心号”巴士里的座椅、铜把手都由老师傅们手工打造,以还原那个年代的老式公共汽车。
在“巴士课堂”里,学员们可在“一大会址”提前体验《1921》的剧情。上影车墩团队请来了党校的专业力量,反复斟酌场景布设。会址现场布置中,左上角的座位前摆着笔墨和会议纪要,这是毛泽东的座位。会议桌上的12只茶杯,是从道具仓库的六七十只杯子中按照花朵、叶片朝向全部一致的细节一个个挑选出来的。
1920年,青年毛泽东来到老渔阳里2号与陈独秀探讨马克思主义学说。影视乐园工作人员曾听《1921》联合导演郑大圣提起,陈独秀客厅里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而毛泽东来的时候,他们聊了足足一个半小时。未来,车墩影视基地内的“新青年编辑部”在做内部场景复原时,将把这个小黑板作为道具使用进去。这个细节让他们感慨,优秀的电影人为了打造红色影视精品,可以发掘到那么多课本之外的动人之处,通过他们的努力,也为党史教育积累了鲜活细节。
身临其境感受党史教育
“巴士课堂”首期课程大约1小时,力求让学员们产生代入感和获得感。在开课前,学员们将被引导到“鸿翔服装店”,换上“五四学生装”。当大家行至“南京路”时,在高台上演讲的革命代表、激愤的抗议人群以及手持棍棒的巡捕会突然出现,仿佛历史就在身边上演。
车墩影视基地启用以来,有数百部红色影视作品在这里取景、拍摄,包括电影《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建军大业》《红星照耀中国》,电视剧《勇敢者》《信仰》,以及近期央视热播的《觉醒年代》等。
为了电影《望道》的拍摄,车墩影视基地新建了“浙江一师”。这部讲述《共产党宣言》中文版首译者陈望道故事的电影将正式开拍。
搭乘“初心号”穿行至此,幸运的学员可以得到“当年”发行的《共产党宣言》第二版。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的印刷所问世,由于时间紧张出现了排版错误,书名被错印,一个月后再版时,错误才得以更正。
“浙江一师”隔壁有个粽子摊,工作人员拿出白米粽子,提醒“要蘸着红糖吃”。“该来碗墨汁。”有人笑着说。当年,陈望道夜以继日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错把墨汁当成红糖蘸着吃粽子,却还觉得甜,那是真理的味道。
在“上海大戏院”里,学员们可以欣赏到《开天辟地》《建国大业》等六部红色电影剪辑而成的短片《红色光影录》,重温1921年到1949年的革命记忆。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挥表示:“上影红色巴士课堂运用了影视行业专业的置景和道具技术,很多内容细节巧妙,再配合生动的引导讲解,会让大家身临其境,在增强体验感的同时也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