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无人面包店扫码购买
最近几天,前往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注射疫苗的市民发现一种“无人面包店”。用手机扫描柜子上的二维码,在菜单里挑选仍有库存的面包,下单支付,再在屏幕上输入获得的提货码,某一扇柜门便会弹开,消费者取走柜内面包,整个过程仅两三分钟。“有点像去年上海开出的一些早餐柜,但又不一样,这个下单后马上能拿。”市民周小姐觉得这种“无人面包店”很方便。“网订柜取”是上海新一轮早餐工程中重点支持的创新模式。但这种比“网订柜取”还要新颖的“无人面包店”模式,一度对现有的食品经营许可审批模式提出挑战。
挑战许可审批
“这种新业态的诞生诉求,是去年疫情期间我们主动走访企业发现的,就许可审批而言,是第一次碰到。”松江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监管科科长詹奕坦言,“无人面包店”并非传统餐饮单位,和目前市面上已开展运营的自动售卖机也有所不同,其他的售卖机都是线下交易,它除了线下交易,还作为网络订餐平台的在线商户,可以在线接单。
去年新出现的“盒小马”门店,主要创新点在于“网订柜取”。“无人面包店”和“盒小马”有些类似,但审批时却是完全不同的路径。业内人士表示,“网订柜取”模式是创新,但本质上“盒小马”还是餐饮单位,审批的主体业态一般为“餐饮服务经营者(小型饭店,含网络)”,而“无人面包店”本质上是自动售卖机,无法作为餐饮单位来审批。
那作为自动售卖机来审批呢?也不一定行。上海近年来对新的食品业态采取“包容审慎”的审批方式,将自动售卖机单独作为一个新的经营业态,准予其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持证规范经营,并纳入监管。自动榨汁贩售机、“无人面馆”等都是“放活”的成功案例。可“无人面包店”的痛点在于它要挂到网络订餐平台上,作为商户接单,这就与相关规定产生冲突。
为新业态正名
对新事物的包容度,能体现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底气有多足。上海一直坚持“包容审慎”原则:只要坚守不违法、不扰民、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等底线,就欢迎、鼓励。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的支持下,松江区市场监管局为“无人面包店”量身定制“准生”方案,允许其主体业态表述为“食品销售经营者(商贸企业,自动售货,批发兼零售,含自动售卖,含网络)”。
“我们这种新型食品售卖机以前很难说清是哪种业态,现在审批部门给正名了。”21cake政府事务负责人刘冰表示,在上海,21cake率先实现“无人面包店”的落地。
除了明确新业态表述,“无人面包店”在发展中还可能要面对“一店一审批”的繁琐程序。了解到“无人面包店”并非实体餐饮门店,松江区市场监管部门还实施了“一证多址”政策,允许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无人面包店”挂靠在经营者《食品经营许可证》登记的经营场所下。新设的“无人面包店”,只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仅需备案即可开展经营。
但包容不是纵容,对于新业态,上海专门建立绿色通道和风险评估机制。监管部门组织食品卫生、包材安全、生物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等领域专家,评估发现新业态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指导其整改规范;通过评估的,在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监管下,快速纳入许可管理。据了解,“无人面包店”销售的食品全部直供自上海的“中央厨房”,且全部采用预包装的方式存放和销售。“评估时,这种新模式的食品安全隐患被认为是相对可控,风险较低。”詹奕表示,“放活”后,监管部门已实施备案后的多次监管,重点管控“无人面包店”的物流环节。
近期,上海100多家21cake的“无人面包店”还贴上“食安码”。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扫码,查看食品经营单位的证照、监管情况、从业人员信息、食品溯源信息和监督抽检信息。
业内人士预计,审批开了先河,便利的不仅是一家企业,而是激活一个新产业。类似“无人面包店”这样的业态有望成为食品经营者和资本竞逐的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