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也是一年一度的劳动节。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青年医生缪青来说,随着早晨6点多的闹钟响起,等待她的是一个早班:奔赴中山医院发热门诊,8点准时上岗。
“今年4月上岗时,就知道‘五一’假期都要在发热门诊度过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性质就这样,没节假日之说,习惯啦。”80后医生缪青说话爽快,她十分清楚发热门诊之于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意义,“必须守好!”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持续加强发热门诊体系建设。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获悉,全市发热门诊已增至122家,留观床位总数达1100余张。数据显示,本市约80%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由发热门诊筛查而出。这些遍布全市的发热门诊以及遍布社区的发热哨点诊室犹如“哨兵”,构筑起全城的“发热防线”。
在发热门诊过“五一”
中山医院发热门诊医生队伍由多学科抽调而来,缪青轮到的是4月至5月的班头,当中正好是“五一”假期。
昨天一上午,4小时左右的时间,缪青在发热门诊共接诊了8名患者,其中包括3名肿瘤患者。“谁都不想假日第一天就跑医院看病,而且还是发热门诊。但是,全球疫情当前还在蔓延,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严格甄别,守好防疫线。”快速吃午饭的间隙,脱下防护装备的缪青与记者说了会儿话。
节日第一天,下班回家有什么打算?缪青笑着告诉记者:“带娃,缓解一下婆婆的压力!”缪青的孩子今年2岁,先生是瑞金医院的骨科医生,这个节日里也要值班,且昨天就是一个24小时的班头。因此,这对医生夫妻一早双双奔赴医院,再见面得第二天了。
采访中记者看了看缪青的排班,真是在发热门诊过“五一”。这名80后党员医生对记者说,作为感染学科医生,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为战“疫”贡献力量,非常高兴、非常自豪。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院区,神经外科护士张超也在发热门诊里度过了 “五一”假期的首日。这个名字里带“超”的90后女孩,真像超人一般,自新冠疫情发生后的一年多来,始终坚守在“第一道防线”。
最近几天,医院发热门诊日均就诊量70多人次,1名医生、2名护士的阵容满负荷运转着,十分繁忙。张超的主要工作是做好流调、问询、引导发热患者完成“核酸、血常规、CT”等全套检查。
与一般发热门诊稍不同的是,市一医院的5G标准发热门诊在遵循标准化建设的同时,集门诊、留观于一体。工作量看似减轻不少,但对这里的医护而言,12小时一个班次仍是不小的考验。“一般来说,中间只有1小时用来吃饭喝水、休息一下。”张超告诉记者,防疫物资目前虽谈不上紧缺,但防护服还是相当珍贵的,大家仍默契地遵守“上班不喝水、不上厕所”的准则。
儿科发热门诊“有点热”,医生严阵以待护航患儿
这两天,天气渐热,加之日夜温差大,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发热门诊也跟着“有点热”。
“一上午已经看了20多个,小患者挺多的,大部分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刚结束急诊工作,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生张聪聪便翻班至发热门诊,这个“五一”假期,她的首要任务便是守牢这根“发热防线”。
在发热门诊,张聪聪的角色有些特别,她是一名“把关医生”,这意味着所有危重症的孩子都会汇总至她所在的17号诊室。
昨天早上,1岁半的湛湛就在候诊时出现了险情。“孩子一度烧至近40℃,出现了高热惊厥。”张聪聪说,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将他送到抢救室,吸氧、监护、开放静脉通路、补液……一气呵成。所幸抢救及时,孩子情况稳定,神志清醒,等待后续进一步检查。
穿着防护服忙前忙后,一不留神便已浑身湿透。张聪聪笑着说,“热是热点,但相比之前条件好多了,通风性很好,还能开空调,已经很满足。”
在上海,发热门诊24小时不分昼夜地运转着。寒来暑往,无数个像缪青、张超、张聪聪这样的医务人员放弃了自己的假日,守护万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