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做好“加减法” 上海智慧菜场可感可知可及

时间:2021-05-19

家住安龙小区的陈阿婆隔三差五会在美天新渔菜市场的门口大屏上点几下。“会员抽奖,蛮简单的。”她给记者演示,点击大屏上“抽奖”的按钮,就会跳出一个提示框,输入小票后五位数字就能抽奖。“一共两步,一学就会。”她说,最近菜场里搞“五五购物节”活动,满减活动很多,很多居民都会来参加互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菜篮子建设的总体部署,上海从4月起试点开展智慧菜场建设,用数字化赋能传统菜场。本市目前大约有900多家标准化菜场,生活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菜场这个应用场景,如何以人为本,让老百姓可感、可知、可及?一些菜市场摸索出一套经验:用技术在消费者和商户端“做减法”,在后台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做加法”。

消弭“数字鸿沟”,要用技术“做减法”

陈阿婆在新渔东路住了十几年,对马路对面的菜场无比熟悉。去年7月,这里闭关改造,4个月后面世的新菜场让人眼前一亮。试了几次,陈阿婆觉得“蛮好”,因为所有的数字化手段都能在“两步内搞定”,办张会员卡只需提供手机号码,商品追溯只需扫一扫,“方便”是陈阿婆对这家菜场数字化后的最大感触。

相比早餐、交通等民生场景,菜场是一个较难数字化转型的场景,因为连接它两端的用户群体——买菜的老百姓、经营摊位的摊主年龄大多偏大,消弭“数字鸿沟”是智慧菜场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上海美天副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志君在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之初,从消费者视角入手先提出设想:在“微笑曲线”的两端,用技术做“减法”——能一步解决的,绝不设“下一步”,“转型不应被简化为硬件层面的投入升级,更应该以感受度为落脚点”。

如今,在平塘菜市场,红外测温、摄像头、智慧大屏“三合一”,老百姓走进来是“无感”的,但一旦体温“超标”,后台会自动预警;◆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在新渔菜市场,摊位的电子营业执照放在PC秤的外侧屏,消费记录滚动显示,老百姓甚至都不需要打开手机扫一扫。金锣冷鲜肉摊位的摊主韩光杰深有感触:“以前做一笔生意,就在纸板上划一道杠,核对一个价格还要和总部反复通电话,现在价格都能在PC秤里直接设置,操作也简单,一张单子拉出来,一天的生意金额、笔数、客单价都出来了。”

提升精细化管理,要用算力“做加法”

分布在智慧菜场里的PC秤是一个数字化的具象符号,前端连接着老百姓和商户,后端则连接着菜场管理系统,数据后台“跑腿”,对于管理方降本增效、提升精细化管理程度很有帮助。

数字化的颗粒度,可以精准分布到菜场的具体运营。美天新渔菜市场经理徐清汇指着智慧大屏上的数据告诉记者,每个摊位上的PC秤以及电子价签都是前端的“触角”,数据汇聚、沉淀、分类、总结,可在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当天8个维度的内容,“我们还会重点追踪消费者敏感的菜价和肉价,一旦价格下降,会用突出的箭头符号给出提示”。

美天副食品有限公司总部的大屏上,可以看到下辖每个菜市场的实时状态,后台的大数据实时分析预判,反馈给经营者——每个菜场的经营者都能在后台“百宝箱”里找到“小数据”,对摊主进货、减损、促销提供有益参考。这套跑在后台的ERP系统,因为及时、敏感,在关键时刻也发挥着“保供应”的重要作用。

享受“数字红利”,菜场还有更多延展空间

生活数字化转型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有力抓手。充满烟火气的智慧菜场,应该在最贴近民生的地方,让每个市民都能享受“数字红利”。

今年4月,市商务委出台《上海市关于开展智慧菜场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试点开展智慧菜场建设,依托数字化赋能,进一步推动标准化菜市场提质升级,促进主副食品零售渠道高质量发展。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计划,今年4月到11月,原则上每个区至少要有一家标准化菜场参与,借助数字化赋能,实现精细化运营、现代化管理、多元化服务的菜市场新模式。

当然,智慧菜场还有更多延展空间。如今,上海不少菜市场已经有了“数字孪生体”,消费者只需要打开京东,输入青菜、鸡蛋等关键词,都能就近买到家门口标准化菜场里的新鲜菜,“坐等”送货上门。而在新渔菜市场,直播带货也在尝试中,派祺社区直播经理李必成告诉记者,平台每天会选择菜场的一些优质好货,让摊主尝试对时令菜、菜品营养等进行直播讲解,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提升家门口“15分钟生活圈”的数字化水平。

  • 上一篇:两部上海出品“京剧电影工程”优秀影片在京展映
  • 下一篇:边试点实践边破解瓶颈 上海已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梯797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