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乔家路,虹口区东余杭路……看到一个个旧区改造项目落地,一户户居民终于有机会改善居住条件,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客户一处高级经理王婷感到很欣慰。
从毕业到现在,王婷在旧改领域一干就是十余年。十余年来,王婷始终奋斗在旧改融资第一线,积极推动黄浦、静安、杨浦、虹口、长宁5个中心城区内近30个旧区改造项目的融资融智工作。在这位“85后”身上,有一个金融人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初心和担当。
初入旧改,下定决心
几大家子挤在狭小阴暗的破旧房子里,合用一个走道改造的简易厨房,七八十岁的老人家还要手拎马桶爬上爬下……王婷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查看旧区现状的场景。
2010年,王婷从学校毕业进入开发银行,参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杨浦区的旧改。
旧改工作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土地、规划、征收、财会、税务、风貌保护、开发建设、金融信贷等,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抓住资金这个“牛鼻子”。老百姓的征收安置款,和这个“牛鼻子”息息相关。
“当时一位老阿姨还拉着我的手,带我去房里看。那个终年没有阳光的空间里,躺着她行动不便的老母亲。当时自己感觉非常揪心,但也有了目标: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这些老百姓。”王婷在心底下定了决心。
为了确保贷款资金尽快发放到老百姓的手上,作为一名新人,王婷开始踏踏实实地学习,努力吃透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法规,不断更迭拓宽知识储备库,以求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为旧改做好金融创新服务。
在学习的同时,王婷还要尽快适应“桥梁”的角色。白天,她要在项目现场收集政府、企业的所有信息和诉求,等到别人下班了,她还要赶回开发银行汇报,再和总行开电话会议,经常一开就到很晚。项目最关键的时候,每天都是如此。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婷的参与推动下,2011年,开发银行授信49.3亿元,高效推动杨浦区平凉13街坊、定海152街坊等区域旧区改造,这也是王婷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旧改项目。
敢于担当,创新模式
有问题,找王婷。
在王婷同事的眼里,经过多年的积淀,王婷已经是上海旧改政策的百科全书。谁做融资方案时有疑点难点,找王婷问准没错。
但王婷并不满足。“弄懂弄通政策只是基础,每个项目都不一样,简单的复制粘贴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及时跟进政策变化,充分比较各地模式异同,才能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一次,项目建设方提出1月10日左右就要提款,当时正值元旦前夕,扣除元旦假期,只有不到一周的工作时间。按照以往的速度,这一贷款流程至少需要10周时间。
怎么办?王婷主动站了出来,协助分行向开发银行总行申请了特别授权,相关事项由总行审批转为上海团队来审批。此举让负责项目的王婷承担了更大的压力,但也争取到了宝贵时间,为项目成功启动打好了基础。
在一次次创新个案的基础上,王婷还善于优化改进流程。她通过深入了解项目实际情况,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积极优化项目审批条件,将某些环节和流程由“串联”改为“并联”——即审批材料先提交审核,同一时间企业筹备相关文件,最后两线汇总,签订合同。这大大缩短项目融资时间,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跑出了旧改加速度。
就这样,经历着上海旧改模式变迁的同时,王婷也在推动着旧改融资的变革创新,用自己的经验和担当,不断解决着老百姓的问题。
理念转变,攻坚克难
近年来,上海市旧区改造工作理念转变为“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重点突出了历史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
所以,作为新一轮旧区改造工作的总牵头行,开发银行不仅要负责老百姓的征收安置款,还要负责历史建筑的保留保护资金,这对融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时,王婷这名已经在旧改融资工作岗位上奋战了多年的“年轻老兵”,义不容辞地加入了攻坚克难的行列。
为了了解风貌保护工作,在开展项目授信前,王婷及其团队每次都要深入尽调。不只是案头查阅各种资料,他们前后多次前往乔家路旧改基地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地块内保护建筑明细情况及后续保留保护计划,实地勘察记录每一栋保护建筑,授信过程中持续跟踪实施情况,综合评估和把握项目整体情况。
除了深入现场,王婷还加班加点连轴转,在政府、企业、银行之间继续充当起桥梁和纽带。在王婷和团队的努力配合下,各方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民生旧改,推动“政府主导、国企实施、市场平衡”旧改融资模式创新,以大体量长周期低成本银团贷款资金让融资难题迎刃而解。
“我想当一个小齿轮,让政、企、银三方联动起来,这样就能更加精细地做好本轮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工作,给未来上海留下更多的财富,让未来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王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