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沿河水清景美,得益的还是居民

时间:2017-04-10

  14平方米房间、4平方米灶间、13平方米天井,这是老王一家三口全部的居住空间。1年多前,老夫妻千辛万苦凑足十来万元,把住了30多年的房子装修一遍,还在屋外给女儿搭了间卧室。不料,新居“扩容”不久就遇上拆违。一家人一开始“想不通”,可最终他们还是愿意配合。代表公众利益的拆违方与情有可原的弱势群体,究竟是如何达成共识的?

  装修用完唯一存折还借了钱

  老王家在石泉路165弄童家桥小区,家门口就是真如港河道。全家人在此住了30多年。

  和很多困难家庭一样,他们也是被“一身毛病”拖垮的。老王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这几年肾脏功能也出了问题,勉强帮私人老板开车。妻子阿芬身体也不好,患有轻度肺动脉高压,夫妇俩只吃一些平价常用药维持病情。

  阿芬是一位讲究生活质量的家庭主妇。亲戚们都劝他们凑点钱弄弄房子,“这个样子,女儿交了男朋友怎么带得回来?”

  2015年,全家人下定决心,把唯一一张存折上的钱取了出来,又问亲戚和朋友共借了4万元钱,开始装修房子。天井被改成了女儿的卧室,外面又搭了间阳光房。室内也改头换面,一家人像是住进了新房子。最开心的是女儿,30年来,她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

  老王问了一连串“怎么办”

  就在新居“扩容”后不久,普陀区加大力度,沿河6米范围内的违建被列为首批整治对象,老王家也被列入拆违名单。老王对工作人员问了一连串“怎么办”――我们刚装修好的房子,怎么办?女儿还没出嫁,家里没地方住,怎么办?老伴身体不好,万一受了刺激怎么办?

  第一次上门做工作时,工作人员也很纠结:王家的违建距离真如港很近,生活污水统统排进了河里,对环境影响很大。然而,他们家确有实际困难。工作人员详细把王家情况问了个清楚,并未立即作出决定。

  王家的特殊情况引起了各方充分重视,普陀区副区长韩金华带着职能部门人员和街道干部们敲响了老王的家门。韩金华向老王透露这里的规划:今后,河岸边将建起绿化带和步道――这也是普陀区拆违过程中的“五同步”工作法,拆除、清理、规划、建设、管理同步进行,最大程度造福居民,“我们很希望您家能配合拆违,有什么困难尽管说。”他还当场向老王一家人承诺:拆违之后,马上帮他们家补好内墙,尽可能恢复装修后的原来面貌。

  一家人动了心:水清了,景美了,他们家住在一楼,得益肯定最多。

  大家的关心终让夫妇俩点了头

  回去以后,区、街道相关部门慎重商议王家的拆违方案:分“两步走”,先拆除屋外的阳光房,这对王家人生活影响还不是很大。至于卧室“切蛋糕”工程,则放在下一步进行,再进一步做通思想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王家人通情达理,但第一次拆违当天,阿芬血压飙升,街道得知后,马上请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着居委干部去医院看望,让她宽心。

  中间还有个插曲:这段时间王家女儿刚刚辞职,街道干部马上上门,主动表示愿意推荐工作,让王家女儿心里笃定不少。感动于大家不遗余力的关心,夫妇俩终于点头同意第二次拆违,彻底恢复房子原状。

  “伤筋动骨”之后,全家人也算松了口气,毕竟不用再承担住在违法建筑里的心理负担。如今,他们期待着自家门口的沿河空间早日改头换面……(解放日报记者 栾吟之)

  • 上一篇:没有围墙的“百里花园”
  • 下一篇:让社区居民的“痛点”变“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