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或在波澜不惊中记录平淡,或于惊心动魄里书写震撼,不同的人生镌刻着不同的高低起伏。
12年来,「心动安徽・最美人物」坚持寻找并发现平凡生活中的最美人物,传播向上正能量,把最感人的情节一一展现,把最珍贵的精神娓娓道来。
回顾11年的岁月,那些最美的人物依旧鲜活有力,最美的品质永远熠熠生辉。在我们发现的这些最美人物里,有人在短短瞬间迸发出不凡勇气,亦有人用美好青春铸就时代辉煌。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中的那群人,经年累月,植根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渺小”的身躯迸发出人生的辉煌张扬!
「心动安徽・最美人物」11年回顾之科学界篇
01
没有任何现代设备、没有资金等艰难情况下,但是他26年来坚持在最基层的科研第一线,为农民增收默默奉献,他是亳州市农科所副所长刘伟民。这位身高仅一米四,身材矮小的“巨人”,克服经费短缺,设备简陋等困难,修旧利废,土法上马,艰苦创业。
靠敬业,靠创新,刘伟民创造出小麦育种新方法、新理论,他创造的“回归曲线作图比产法”,优于国外的“穴播法”。
在克服小麦高产与优质的矛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于1997年育成集高产、稳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皖麦38,于1999年通过国审,并被纳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两次获得国家特殊补助。该品种累计推广了3000多万亩,创造效益20多亿元,促进了粮食品质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该成果已获1999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4月,又一个高产、优质新品种“皖麦38―96”通过了省级审定,即将大面积推广应用。
02
执着是科学工作者的常态。蒋其胜同志投身地质找矿事业已有37个春秋,为国家多找矿、找大矿一直是他的人生目标和生活的全部,他不畏酷暑严寒、不怕危险牺牲、辗转深山老林,科学创新、锐意进取,在最艰苦的野外一线取得了辉煌的找矿业绩,“十五”以来,蒋其胜承担的两个省级重点地勘基金项目:南陵姚家岭铜铅锌矿普查和青阳高家 钨(钼)矿深部及外围普查,双双取得找矿重大突破,探明了两处大型金属矿产地。其中锌、金、钨三种金属的资源量达大型规模,铜、铅、银三种金属的资源量为中型规模,姚家岭、高家 两个矿床的潜在经济价值超过了1000亿元。
由于勘查发现姚家岭特大型矿床的突出贡献,蒋其胜先后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安徽省首批学科带头人、安徽年度十大新闻人物、铜陵市首批突出贡献人才、连续多年铜陵拔尖人才,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表彰。
03
同样活跃在地质找矿的领域里的张怀东同样也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重大发现的。1992年, 张怀东毕业分配到313地质队时,我国地勘单位正陷于低谷。在那段时间里,他利用各种机会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地质填图、编录、室内资料整理、报告编写,他都游刃有余。厚积而薄发,张怀东长期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25年来,他承担的省内多个重点找矿项目,均取得了重大成果。2006年,他担任《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深部资源勘查》项目负责人,经过3年不懈努力,在老矿山深部-500米以下发现新的隐伏金铜矿床体,新增铜金属量约8万吨、伴生金2吨。2007年5月,他出任《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斑岩型钼矿普查》项目负责,历时4年发掘出一个钼金属资源量达245万吨,潜在经济价值数千亿元人民币,达到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巨型钼矿床。
04
“从哈佛大学到合肥科学岛,强磁场的吸引力无需衡量;从异域扬名到报效祖国,不计得失的人生续写壮美的诗行。科学无国界,赤子有真心,七颗星辰化为北斗,朝着梦想的方向!”这段话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的“哈佛七博士”。
据了解,王俊峰、刘青松、张欣、张钠、刘静、王文超、林文楚七位“哈佛博士后”相继从哈佛大学医学院来到合肥科学岛,加入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的磁共振生命科学部。报道介绍,七位都不是安徽人,但都选择在安徽合肥安家落户,主要是被科学岛上正在建设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所吸引。
哈佛七博士的事例证明,团队的作用是巨大的。中科大量子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量子芯片、量子纠缠网络、量子集成光学芯片、实用的量子密码以及量子理论等。
2005年在国际上首次经由实际通信光路实现了125公里单向量子密钥分配,2009年在芜湖建成世界上首个量子政务网,2011年首次实现八光子纠缠源,2012年首次实现了量子惠勒延迟选择实验,制备出了粒子和波的叠加状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玻尔互补原理的理解。同年首次实现光子偏振态的固态量子存储,99.9%的保真度创造世界最高水平。2013年首次在冷原子系综中实现了光子轨道角动量的量子存储。近五年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453篇SCI研究论文,其中Nature子刊15篇,Phys. Rev. Lett.19篇,Phys. Rev. A(B) 149篇,Opt. Lett. 13篇,Appl. Phys. Lett.24篇。实验室已培养100余名博士,其中5人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先后获得了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2003年)、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二项(2006年,2014年)、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一项(2007年)、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项(201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项(2014年)。
05
“国家培养我那么多年,我得回国啊!”这是王浩伟在外留学多年后说的一句话。王浩伟教授一直从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着重于新材料的制备科学与技术、结构功能复合材料及材料表面处理的研究。
在铝基复合材料原位合成制备技术和性能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复合材料大型复杂构件的直接铸造成形,应用于国防战略武器和先进半导体设备获得突破,为解决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与应用的关键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在铝基复合材料界面与性能、成形与凝固过程、镁基复合材料与表面复合材料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承担国防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十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3项(已获授权43项)。指导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三十余名,讲授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材料加工原理”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精品课程等。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等。
从2018年的努力筹备到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登陆,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沸腾的成就。
2018年是科学界不断突破的一年,从航天科技到环保材料,每一项科技的背后都不乏安徽人的身影与力量。
今年心动安徽的舞台上将会出现哪一位科学家的身影呢?
“口子窖2018心动安徽・最美人物”颁奖典礼将于
2月3日(年二十九)21:20安徽卫视、
2月5日(年初一)19:30安徽公共频道播出,
揭晓最终年度获奖者,让我们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