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用文字刻画时光的年轮

时间:2019-01-22

中安在线讯 据江淮晨报报道,1月20日上午,国家一级编剧、著名歌词作家任卫新做客“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在合肥大剧院为观众主讲《歌词与歌剧》。现场,任卫新提出了他心中的优秀歌曲标准,讲述了何为歌词的语言,并以《二泉》的创作为例,阐释如何创作民族歌剧。

好歌曲能够自然而然地流传开来

“什么是一首好歌?并非获了奖的就是好歌。”开场,已入花甲之年的任卫新旗帜鲜明地阐明了自己的立场。“我认为一首好歌,可以改编成各种器乐曲演奏,可以被大家改动成多种传播形式,被广大出租车司机、农民工群体喜爱。它并非由人为操纵,而是能够自然而然地流传开来。”任卫新举例说,“不用费力证明《常回家看看》是一首好歌,大家都认可这首歌的流传度。”

什么是好的歌词?任卫新直言,歌词的基本属性就是人民性,歌词创作一定要说人话,最忌讳四种歌词,即社论歌、文件歌、口号歌、假话歌。“只有规避这四个问题,才能作出经典的作品。”多年来,无论是作词、策划、编剧,任卫新始终将人民性作为创作的基本标准。他创作了《永远是朋友》《你把春天留下来》《川流不息》等歌词一千余首,还曾出任多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撰稿、国庆六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文学总执笔。

歌词应具备诗的品质

什么是歌词的语言?“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这是语言,具有生活性;杏花村里看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这也是语言,鲜活形象。”他认为,从专业上说,歌词是一门独特的语言学,它是诉诸听觉的,是时间的艺术。写歌词首先要解决语言问题。作者只有把书面语言和语言“掰开”,才能进入写歌词的第一道门。歌词应该具备诗的品质,要使用最鲜活的语言。

在任卫新的眼中,想要解决语言问题,就要向民间学习。“小时候,母亲背着我过河,越背越重,越背越重;长大了,我背着母亲过河,越背越轻,越背越轻……”任卫新信手拈来,现场诵读了这首民间“母亲的故事”,观众席不禁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这首民歌真挚深沉的情感值得借鉴。”任卫新经常提醒自己,歌词需要在更大的视野之外不断修炼。“精品都是打磨出来的,要尊重文化,要通过歌词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

将在歌剧创作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1977年,任卫新第一次来到无锡。没想到,他与无锡的缘分竟在整整40年后结出了丰盛的果实。2017年,任卫新担任编剧的民族歌剧《二泉》在江苏大剧院上演。为了确定剧中阿炳的人物形象,任卫新不仅去当地采风,还曾在阿炳的塑像前沉思许久。

经历了40年的深耕细作,他始终在思考如何将作品变得更加鲜活,坚持打破前人的思维定势,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创作歌剧,若没有充足的准备,没有深厚的积淀和细致的研究,不论在台词、歌段还是情节设置方面,都难以推陈出新。”任卫新透露,今后将在歌剧创作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晨报记者刘畅文/摄)

  • 上一篇:【心动12年】承受时间的磨砺 他们重塑大国科技新形象
  • 下一篇:马鞍山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举行2019新春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