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非遗展演闹新春

时间:2019-01-22

中安在线讯 据马鞍山日报报道, 买年货、看年俗、品年味。1月20日,当涂县第二届年货嘉年华活动在太平府文化园开幕。短短的仪式之后,马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轮番上演,让现场观众陶醉在浓浓的年味中。

第一个上场的非遗展演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涂民歌经典曲目《小妹妹送饭下田冲》。当涂民歌语言丰富,结构完整,曲调多样,唱法独特,显示出鲜明的地方性民间音乐和语言艺术的魅力。《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安徽卷》选载40余首当涂民歌,使当涂成为安徽省入选民歌最多的县,从而获得了“民歌之海”的美誉。当涂民歌是当涂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演唱、口耳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的典型代表,经过历代文化人的艺术加工后,更具有了高度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音乐和语言艺术珍品。

接着,来自全市三县三区的10多个非遗节目轮番登场。《刘二姑吵嫁》是含弓戏的经典之作,该剧是一出全丑戏,所有角色都是丑角,反映的却是冲破封建枷锁,追求自由,弘扬真善美的主题。含弓戏兴起于清代嘉庆年间,起源于含山,原为由盲艺人操弓拉二胡卖唱的滩簧(汉族传统曲艺的一个类别),故称“含弓”,发展为戏曲后改称含弓戏。含弓戏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唱腔婉转、抒情、欢快、跳跃,音调结构和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戏剧特色。含弓戏不仅丰富了安徽省地方戏剧,而且为中国地方戏曲史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较高的学术价值。

和县民歌《香椿树下等丫丫》也别有风味。和县民歌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形式有:号子、山歌、小调、革命民歌四大类,内容大致分为劳动、爱情、民俗三个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亲和性。改革开放以来,和县的民歌爱好者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当前现实生活的作品,如《劳动的光芒》、《长在画里的农家》、《崭新的老家》等,在全国各地的各种演出、比赛中获奖,影响较大。

“跳和合”是一种流传于雨山区采石地区的汉族民俗舞蹈,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价值十分珍贵,它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向往太平、乞求吉祥、渴望幸福美满的一种思想理念,其特征是情节简单,动作轻松活泼,热情可爱,表演憨态可掬,充满稚气童趣,让人看了忍俊不禁,民间民俗节庆常有“跳和合”表演。

据了解,我市三区三县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生存现状等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各级非遗项目共计约170项,类别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以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同时,我市拥有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30余人,并建有省级、市级非遗传习基地。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积极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创新非遗传承方式,注重开发利用,经常组织开展各类展览、展示、展演活动,非遗文化元素亮点频出,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涂民歌、和县民歌、含山民歌、跳和合、打莲湘等非遗项目多次受邀到国内外展演,获得好评;白伫歌舞、花山剪纸、博望打铁等非遗项目登上央视《群英汇》;庐剧、含弓戏等传统戏曲下基层演出、进校园传承,广受赞誉;非遗生产性传承保护路径不断开辟,薛津馄饨、含山封扁鱼、和县霸王酥、采石茶干、横望山米酒等非遗项目家喻户晓。2017年,我市还首次出台了地方性法规《马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并正式实施,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法律保障。

“参加文化嘉年华,我把幸福带回家。我盼祖国更强大,我愿人民乐开花!”年逾七旬的当涂市民夏传寿在看完非遗展演后有感而发。 (记者吴黎明 摄影:记者王文生)

  • 上一篇:马鞍山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举行2019新春座谈会
  • 下一篇:宁马非遗文化展示展销人气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