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据马鞍山日报报道, 运漕早点、和县霸王酥、青山米酒、霍里羊糕、赵大胡麦芽糖、博望香菜……不用去当地,逛一次展会就能尝尽所有美食,是不是特期待?1月20日,期待终于变成现实,太平府文化园文化年货嘉年华活动正式开幕。作为嘉年华的主题活动,宁马非遗文化展示展销人气最旺。马鞍山三县三区数十种“舌尖上的非遗”“指尖上的非遗”齐聚一堂,老百姓大饱口福的同时,也大饱眼福。“原来马鞍山还有这么多好吃、好玩的。”现场市民连连感叹。
两个小时卖了1000多斤米酒
古色古香的建筑,灯笼、彩旗跨街挂起,一走进当涂县太平府文化园非遗展区,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冒着热气的沈氏汤圆、精致小巧的丹阳年糕、让人垂涎三尺的计家牛肉……各种舌尖上的美食早已“上架”。寻味而至,四五米宽的巷子里游人如织,他们或兴致勃勃地观看手工艺人制作美食,或在美食摊前专心选购。
“两个小时卖了1000多斤了。”当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山米酒展位前,70岁的王赐林一边招呼着顾客,一边介绍说,他家祖祖辈辈做米酒,做出来的米酒在当地非常有名,经常是供不应求,仅过年期间就要做5000多斤。
跟着人群往前走,几乎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顾客,“多少钱一斤”“来两斤”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没想到这么快就卖完了。”含山封扁鱼展位,销售人员指着桌上仅有的四条封扁鱼说,带了两箱共100多条封扁鱼,还没一会儿就卖完了,他直呼“带少了,带少了,下次得多带点。”
“好香啊!”循着香味,挤到一个烧饼摊前,年轻的女师傅正在现场制作护河烧饼。面团擀平,折叠,刷上香油,撒上芝麻、放进烤炉……动作如行云流水,三四分钟后,一锅色香味俱全的烧饼就出炉了。
女师傅名叫冷寿梅,是护河烧饼的第四代传人,跟着父亲学做烧饼,每天早上4点钟不到就得起来,虽然辛苦,但一心想把烧饼传承下去的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从市区坐车来尝“舌尖非遗”
逛非遗展,最期待的就是能吃到、买到特色美食。这不,早上6点多钟,市民孙先生就和几个老伙伴一起从市区赶到了当涂。“特地来吃早饭的。”孙师傅笑着说,在《皖江晚报》上看到非遗文化展演现场还有各种美食,大家就决定到现场吃早饭。
“我们几个都退休了,在家没事做就喜欢到处走走,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一边吃着沈氏汤圆,孙先生一边说,非遗展把马鞍山特色美食集中到一起,他们都特别欢迎。
而为了能赶上非遗展出,在外地上大学的钱 一放假就赶回来了。“我很喜欢这种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展出,所以基本上每次有展演我都会参加。”钱 也是特地从市区坐了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赶过来品美食、看演出的。
逛吃逛吃,逛够了,吃饱了当然还得带点回去。“请问霸王酥在哪卖?”从展区入口,当涂市民戴先生就开始打听霸王酥的展位。在路人的指引下,老人终于如愿买到了几袋霸王酥。“以前在中央电视台看到过和县霸王酥的报道,就特别想尝尝,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去和县,这次听说霸王酥也来当涂了,当然不能错过。”戴先生笑着说。
其实,很多时候,一道美食就是一段回忆。展会上,近80岁的张老先生和老伴几乎买遍了含山美食。封扁鱼、运漕早点、计家牛肉……提了整整一大袋子。张老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曾到含山出差过一段时间,很喜欢那个地方,也吃了很多当地小吃,特别好吃,只是后来很少有机会再吃到,这次家门口就能买到,老人决定每样都买点。
“指尖上的非遗”同样精彩
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变幻出惟妙惟肖的图案;一个葫芦,一支铁钎,就能熨烙出深浅各异的纹样,除了“舌尖上的非遗”,此次宁马非遗文化展示展销会上,“指尖上的非遗”也同样精彩。
只见,花山剪纸展位上,传承人张学华无需画稿,剪刀快速地上下翻飞,没一会儿,一张“金猪闹春”就成型了。“这次带来的作品多数是生肖系列,如金猪送福、金猪拱门等。”花山剪纸传承人张学华介绍说,这也是她第一次参加太平府文化年货嘉年华活动,她很开心,因为有很多小朋友、家长都主动来学剪纸,这让她看到了非遗的传承力量。
一支烧热的铁钎,一个葫芦,一张宣纸,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高飞一挥手,勾勾点点间,就是一幅深浅不同的褐色图案。这就是被称为“火针刺绣”的烙画,它源于西汉、盛于东汉,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
“好神奇,我也要一个。”展位前,围观的市民纷纷要求制作一个。(王永霞)
聚山纳川 一马当先―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