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麦收大忙时节,蒙城县双涧镇周庙村村民周素珍没有像往年那样,召唤在外务工的家人回来收麦子。记者在该县采访时了解到,去年秋收过后,村里农机合作社通过“一纸合同”,把她家11亩小麦的“耕、种、收”全承包了。截至6月1日,蒙城县16个乡镇的268个行政村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耕地200万余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6.5%,共有283家农机合作社参与其中。
据蒙城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有效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解决农业耕作缺少青壮年劳力问题,该县去年秋收后推行行政村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实行主要农作物机械化耕、种、收及秸秆综合利用等全程托管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效益不好、环保压力大等难题。该县配套出台了国家及市县农机补贴、扶贫贴息贷款、涉农奖补资金、涉农项目优先实施、农机库棚建设奖补等多项优惠政策。
“农机合作社成立7年多,农机数量逐年增加,但往年收入增长很少。 ”农机手黄波,是双涧镇黄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去年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后,他们合作社承包了老集村6200多亩地的耕种收,由于是大面积连片作业,收得快、种得快,作业效率高,这样合作社在竞争中才能抢占市场先机。 “去年午季作业,一台收割机收入两万元;今年午季由于订单在手,收割只用一半时间就进账两万元。 ”黄波认真算了一笔账。
“土地托管带来的不止是农民与农机合作社的双赢,同时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双涧镇党委委员李峰说,根据农机合作社与村委会签订的协议,农机合作社每年向村委会缴纳一定的公益金,用于解决村集体修桥、铺路、扶贫等公益事业。为此,蒙城县去年共提取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扶贫公益金431.3万元,有效增强了村级组织助力贫困户脱贫出列的“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