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身份信息被冒用如何“解套”

时间:2019-09-03

莫名成老板生活全乱套

合肥市民夏某某是一名低保人员,不久前,他前往辖区街道办理低保户相关事宜,工作人员在审核其个人信息时,发现夏某某名下注册了一家名为“安徽金翠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的企业,企业注册信息显示他不仅担任该公司的股东、法定代表人,还认缴出资600万元。

从天而降的“公司”,没有为夏某某带来财富,反而让夏某某的生活陷入了麻烦。夏某某除了低保补助,没有其他生活来源,但是,办理低保的工作人员以他是“老板”为由,拒绝了其低保申请。

夏某某来到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局投诉。经查,夏某某的身份证曾遗失并重新补办,而安徽金翠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登记注册时提交的系其遗失的身份证。夏某某本人对该公司登记情况不知情,也不认可登记注册材料,没有参加过该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利润分配。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取证工作,注册许可局认为,安徽金翠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公司登记,撤销了该公司登记中夏某某股东及法定代表人的登记事项,及时解决了夏某某无法申报低保的问题。

夏某某的遭遇并非个例。闫某某是阜阳一家汽车4S店的法定代表人、股东。他也因不慎丢失了身份证,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登记注册了安徽然沁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更严重的是,安徽然沁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因存在经营异常,被合肥市税务部门列入“黑名单”,闫某某因此一同被列入“黑名单”。他真实所有的汽车4S店也受到影响,无法领取发票,销售出去的汽车不能开票,也无法上牌照,有的客户甚至要求退车,严重影响了4S店的正常经营。

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局经调查确认,闫某某与安徽然沁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无任何关系,公司登记时提交的身份证信息是其遗失失效的身份证。随后,该局决定,撤销安徽然沁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闫某某所有职务,闫某某的汽车4S店终于恢复了正常经营。

管理有盲区维权成本高

随着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便利的营商环境。然而,假冒身份进行虚假注册问题也凸显出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实有登记企业3615.4万户,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接到冒用他人身份证信息办理登记的举报数量约为2.9万件,占比0.08%。

普通公民为何会莫名“被老板”?“现行法律法规允许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共同委托代理人报送材料、申请设立登记,法人、股东等不用到现场签字。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市场监管部门就依法予以登记。”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局发展指导科科长凌义告诉记者,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登记机关只是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审查,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应该由申请人负责并承担相应责任。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登记机关形式审查的制度,通过冒用他人丢失的身份证件提交虚假材料骗取公司登记。

“少数公民身份信息保管不善,或对身份信息的保管意识不强,尤其是对身份证件的复印件缺乏安全意识,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凌义表示,一些公民在办理业务的同时没有在复印件上标注日期和用途,或者由于个人原因造成证件丢失等情况,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进而被冒名注册公司。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被老板”使被冒名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是在一些地方,受害者想要注销被冒名注册的公司并不容易。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对被登记案件的撤销依据是《行政许可法》中,“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之规定。但如何理解“撤销”两字,是撤销登记事项还是撤销主体资格,撤销工商登记的决定由谁作出等问题还没有统一,导致撤销登记行为操作性不强。

与此同时,撤销商事主体会涉及到相关财产问题,被登记的企业如果开展过经营活动,存在债务风险,贸然撤销会对债权方产生不利影响。行政机关在处理变更登记案件时,无论是否撤销,都将面临行政诉讼的风险。“在缺乏法律法规配套,又有较大潜在风险的情况下,一些部门会对撤销登记极为谨慎。”该业内人士说。

合力治乱象源头抓防范

“冒用他人信息虚假注册公司,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对于‘被老板’的受害人来说,还会因此惹上一堆麻烦。 ”凌义介绍,现实中,大量的举报人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和银行上班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单位核查个人资产时发现被冒名注册公司。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这类人群不能够经商办企业,以他们的身份注册公司,会对他们的日常工作和升迁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还有一部分举报人是低保困难群众、大病救助人员。这类人群是因为处于生活困难状态,才会受到社会救助,如果名下有公司,救助就会被取消,使得他们本就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

“不法分子冒用、盗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登记,严重侵害了群众合法权益,在继续提高商事登记便利的基础上,要坚决打击虚假登记行为。”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局局长许俊超表示,原合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18年7月在全省率先发布实施《合肥市撤销企业登记暂行规定》,被登记案件在工作机制、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上更趋规范,“我们与公安、税务部门建立信息快速查询、案件线索即时互通等工作机制,形成整治合力。 ”

针对一人被冒用身份注册多家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商事主体的现象,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局落实首问负责制,建立一个单位统一受理、一个县区局集中办理、相关县区局协助调查的撤销登记协作机制。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合肥市共办结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投诉案件600余件。

为了有效遏制虚假注册、冒用他人身份证信息骗取企业登记等不法行为,杜绝“被老板”“被股东”“被法定代表人”等虚假登记行为,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夯实技术支撑,统一采用全国企业登记实名验证系统,通过“注册身份验证”APP,在企业设立登记业务环节实行对相关自然人的企业登记实名验证,实现申请人从“实名”到“实人”的关键转变,有效防控冒用身份虚假注册问题。

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将企业登记不实申请人列入警示信息,对曾经提交虚假材料的申请人进行重点审查,从严把关,确保申报材料真实规范。“目前,随着防范、查处、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登记企业行为力度的加强,对违法分子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较之前两年该类投诉已大幅度减少。 ”许俊超说。(记者 李浩)

安徽网络辟谣平台

  • 上一篇:孪生兄弟参军报国
  • 下一篇:“投身公益,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