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投身公益,实现自我价值”

时间:2019-09-03

8月22日,淮北市滨河家园,一间略有些陈旧的屋子,一名中年女子正小心地挪动着身躯,在屋内整理着志愿者服装。 “明天有一场志愿活动在杜集区南山村举办,我正在准备!”她告诉记者。她的个子不高,戴着一顶鹅黄色的帽子,走起路来略有些瘸。

这名女子叫张红运,今年49岁,是一名残疾人。但人们可能不会想到,在她羸弱的身躯里,有着一颗不屈的心。近年来,她组织参加了多场志愿活动,2011年12月被评为“中国好人”,今年5月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

不幸患病,弱女子顽强斗病魔

张红运是淮北市杜集区人,1993年从淮北师范大学(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在深圳一所学校从事教师工作。 2007年夏天,不幸降临到这个性格要强的女子身上。那天,张红运带着8个多月大的孩子回杜集区的娘家。深夜时分,年轻的她发现自己无法动弹了。她因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每当张红运问医生自己什么时候能痊愈时,医生总是以“回去多锻炼”来回复她。出院后,她病卧在床半年。她悲观、消极,但在家人的耐心劝说下,她下定决心,要重新站起来。

想到上学时做仰卧起坐可以锻炼身体,张红运便双手抱着头,努力让自己上半身坐起来。然而,对于一位右半身失去知觉的人来说,这太难了。一个,两个,三个……“因为身上没有知觉,所以就一直做仰卧起坐,直到累得实在起不了。那时,就想着有天能不在床上躺着。 ”

张红运终于站了起来。此后,在邻居的建议下,张红运进行针灸、按摩治疗。

张红运没有固定收入,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经济比较困难。了解到张红运的家庭经济状况,淮北市的一位中医决定免费给她针灸、按摩。每次针灸之后,张红运都会用左手吃力地记下扎了多少针,每一次扎针前后自己身体是什么样的感受。看见张红运的举动,那位医生便鼓励她可以用左手练习写字,这对康复有好处。张红运说,起初她记下这些只是想知道自己的病究竟什么时候会好,但是医生的话给了她更多的希望。她坚持用左手锻炼写字。如今,张红运用左手写字已经不再是很难的事了。

那段日子对张红运来说,是困难的,也是温暖的。不仅医生给了她很大帮助,身边很多热心人也不断给张红运以鼓励。此外,因为经济困难,她家被纳入低保,她住进了廉租房。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张红运的身体渐渐有了起色,左手左脚灵活多了,右手右脚虽不比正常人,却也有了知觉。

勤奋学习,回报社会不嫌苦累

病情好转后的张红运,一边加强康复锻炼,一边琢磨着要做些实事回报那些关心自己的人。治疗过程中,她就在医院帮着打扫卫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后来,她决定学习按摩,以便今后可以帮助他人。于是,她开始每天翻看相关的按摩书籍,有什么不懂的就向人请教咨询。

她右肢体瘫痪,不能有大幅度动作,左手做些简单的事还行,但是用来按摩,力度显然不够。为此,张红运每天早早起床,坚持康复锻炼,之后就对着镜子在自己身上找穴位练习按摩。 2010年底,她顺利通过了全国按摩师考试,获得了全国通用的中级职称。

张红运与志愿服务活动结缘,是在2010年前后。她作为一名志愿者,来到淮北市区附近的钟楼敬老院,为老人免费按摩。她一边按摩,一边陪这些孤独的老人们聊天。当看到笑容荡漾在老人们的脸上,老人们拉着自己的手喊“闺女”时,张红运收获了从未有过的满足。也正是从那天起,张红运便在社区周围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义务按摩,而且她还把每一个按摩过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病情等都记下。如果需要按摩的人没有时间,张红运就主动上门服务,哪怕患者住得较远,她也会坚持坐公交车去。每次给患者按摩后,张红运还要打电话询问效果如何,有没有祛除或减轻病痛。

2015年,张红运发起成立了淮北市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队。该服务队2016年3月被淮北市文明委授旗。这支志愿者服务队的服务足迹遍布了淮北的多个敬老院和社区。他们免费给服务对象提供按摩、理发、修剪指甲等服务,获得了认可。在此过程中,服务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今,服务队每个月都要开展三四场志愿活动。 2018年,该助残志愿服务队被评为淮北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爱心凝集,众人拾柴火焰高

50岁的石启团是淮北市杜集区南山村人,也是一名残疾人。 2016年5月,他加入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队。 “我没什么特长,主要是负责后勤。保管衣服、购买礼品之类的活我都干。”石启团说。记者了解到,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队100多名队员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残疾人。他们身残志不残,用自己的默默付出让这个社会增添了几多温馨。

爱做好事的何秀绒通过朋友圈接触到了阳光助残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她说:“前几年我去帮助别人都是埋着头硬干,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有限。加入阳光助残服务队后,我有了‘家’的感觉,干劲更大了。”

房义森,淮北市相南街道海宫社区居民,1986年从武警部队退伍。多年来,他凭着在部队练就的娴熟理发技艺,定期到军营为子弟兵免费理发,还为社区、敬老院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加入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队后,只要服务队有需要,随叫随到,从无怨言。在他的感染下,周围同事朋友纷纷加入爱心奉献的队伍,其中就有他的妻子和儿子。如今,房义森也成了“淮北好人”。

目前服务队的志愿者已经发展到160多人,包括机关在职工作人员、工人、大学生、个体户等。这支由残疾人、健全人组成的特殊志愿队伍,坚持“阳光助残、诚心敬老、服务社会、感恩社会”的服务宗旨,坚持利用闲暇时间开展志愿服务,服务范围已经拓展到淮北市三区一县的各大敬老院、福利院等。服务项目涉及按摩、理发、测量血压、修剪脚手指甲、文艺演出、心理疏导、养生辅导、交通出行、资助贫困人员等。“更专业、更精准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我们将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按摩服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健康咨询等方面下功夫,开展好每一场志愿服务活动。”张红运介绍,目前,志愿服务队已经更名为淮北阳光助残志愿服务中心,还成立了好几个分中心。

阳光助残志愿服务中心就像一缕阳光,温暖着这个城市。 “志愿服务为淮北城市转型赋能添彩,我们将继续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工作!”淮北市杜集区文明办负责人说。

“我们聚集了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很多人也像我一样身患残疾,从以往被帮助到帮助别人。做公益,我们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更有了生活的乐趣和信心。 ”张红运说。

・记者手记・

从受人帮助到帮助别人。残疾人张红运怀着感恩的心,长期以来组织并参与志愿活动。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她影响、带动着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既帮助了别人,自己的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升华,活出了生命的光彩。(记者 丁贤飞 通讯员 俞晓萌)

  • 上一篇:身份信息被冒用如何“解套”
  • 下一篇:铜陵枞阳: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实现动态管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