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多个“国字号”重大战略平台;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2833”产业集群;开工建设蔚来新桥基地等重大项目。2月25日,记者从合肥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获悉,下一步合肥将继续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力争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0户,建成千亿级科技大市场,建成5个左右国家级产业集群。
【创新成绩】在建、已建及预研大科学装置达11个
“十三五”以来,合肥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主要创新指标稳居省会城市第一方阵,累计3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20强。
在构建基础前沿科技高能级创新平台方面,“十三五”期间,合肥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初步构建了“1+4+11+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其中,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在建、已建及预研大科学装置达11个;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和环境综合研究平台组建运行;滨湖科学城成立运行,安徽创新馆建成使用。与中科大、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大院大所大学合作共建平台26个。
同时,合肥还聚焦创新合作,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建设ITER国际大科学工程,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2家,成立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中俄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集聚世界领先研究力量开展科技攻关。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共建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5个合作园区。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获国务院通报激励
产业方面,合肥培育形成了高新技术企业梯队,目前,已培育257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328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6户高成长企业,联宝科技公司成为合肥首家千亿企业。
同时,创新实施12个重点产业“链长制”,加快壮大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了3个国家级、7个省级、10个市级战新产业集群,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合肥“大力培育创新平台,助力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获国务院通报激励。
在创新政策体系建设方面,合肥逐年修订调整支持自主创新政策,每年拿出百亿“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合肥连续三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前10位。
【“十四五”谋划】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2833”产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合肥市将加快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1+4+11+N”的创新平台体系,高水平推进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环境科学等重大综合研究平台建设。推动大科学装置集群化、协同化发展,建成运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巨灾科学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聚焦量子科学、磁约束核聚变科学、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生物育种等基础研究领域,加强重大科技项目攻坚,形成更多引领性原创成果。
同时,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2833”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计划打造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3个千亿级龙头企业,培育300个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冠军”企业。攻克重点产业领域供应链薄弱环节,加快提升国产替代率。培育布局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精准医疗、超导技术、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等未来产业。力争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0户,建成千亿级科技大市场,建成5个左右国家级产业集群。
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园区
人才方面,将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拔尖、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领军人才。同时,精准做好人才安居、医疗、子女教育等保障,加快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社区等服务设施布局建设,发挥国际人才城作用,打造“首站式”“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
为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肥市将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园区。依托安徽创新馆打造千亿级安徽科技大市场,举办技术供需、项目资本对接会。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健全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构建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
【今年亮点】争创多个“国字号”重大战略平台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合肥将推动设立合肥科技创新日。
将完成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规划,力争合肥先进光源等装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同时,加快推动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等交叉研究平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战略平台。
此外,深化与大院大所大学合作。推动中科大高新园区部分交付使用,建成北航创新研究院,加快北师大等合作项目落地。提升已有新型研发机构效能,推进中科大先研院法定机构试点。
开工建设蔚来新桥基地等重大项目
围绕高端芯片等重点领域的“卡脖子”技术,今年,合肥市将组织实施10个科技重大专项。推动量子、质子、离子、中子、光子等科创成果“五子登科”。聚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组织实施100个科技攻关项目。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今年,合肥将力争全年吸纳输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增长15%以上,就地转化科技成果3000项,打造100个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场景。企业培育方面,今年,合肥市将力争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户以上。
此外,继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建设3个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争取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纳入国家战新产业集群。开工建设长鑫二期、晶合二期、蔚来新桥基地等重大项目,推进维信诺 AMOLED、欧菲光光学光电等项目投产达产。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