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工业引领强市梦!听闽北工业发展建设者与见证者讲述闽北工业变迁

时间:2019-09-28

台海网9月28日讯 据闽北日报报道 从“一穷二白”到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多家手工作坊和小电厂,发展到今天拥有55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从工业几乎是空白的消费型城市,发展成为门类较齐全、体系较完善的新型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70年来,闽北工业走过了一条振兴之路。

近日,记者采访了曾在骨干企业工作多年,担任过原南平市政协主席、原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原南平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宫维祺,搭乘着“时光机”,回溯闽北工业的70年发展变迁。

曾多年分管工业的宫维祺是闽北工业发展的建设者与见证人。他深情地说:“工业历来是国民经济的先导和重头戏,工业强了,财政才有不竭的源泉。我对闽北工业有着割舍不了的缘分,与企业、企业家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已经退休的他,仍然经常为闽北工业的发展推波助澜,时时关注着工业的发展前景。

党建引领,选好企业带头人

“国有企业只有牢牢抓好党建工作不动摇,才能把握住企业生产经营根本所在,才能将干部职工的智慧力量汇聚到一起,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宫维祺列举了南纺公司的发展历程。

“从1970年国家投资1313万元建成三万纱锭、八百台织机的纺织厂,发展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建厂49年来,南纺公司走了一条以党建推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路子,作为全省党建工作的一面旗帜,党旗始终在南纺公司高高飘扬。”宫维祺介绍,建厂以来南纺坚持以党建促发展,公司业绩飘红。1998年南纺公司党委曾被评为闽北首个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999年,福建省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南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学习的通知》,时任南纺党委书记的邱金锦还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

党旗红,企业兴。2010年,突如其来的“6·18”特大洪灾给南纺公司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预计至少要一年以上才能恢复生产。但在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祖安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和职工奋起抗灾,最后只用了短短40天时间便全面恢复了生产,而且多项经济指标都超过了灾前水平,创造了大灾之年仍有大幅增长的“南纺奇迹”。如今,南纺公司高擎党旗,凭借领先的技术、完善的服务,正努力向世界一流的产业用布制造商和服务商迈进。

宫维祺认为,抓党建就是抓生产力,这些年的实践证明,一个企业党建工作强不强,领头羊选得好不好,决定了企业的成败与兴衰。只有不断强化党组织引领,才能推动闽北企业奋进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改革为要,企业迎来“松绑放权”春天

1984年3月,在全省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55位厂长、经理联名上书省委,提出要给国有企业“松绑”放权,打破大锅饭的要求。呼吁信引起了当时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时间,各地“松绑”放松、打破大锅饭之风势如破竹,也激活了闽北工业发展的一潭春水。当年4月,南平地委在第一时间就下发了专门文件,要为企业“松绑”放权,鼓励企业打破大锅饭,自主经营。

回顾当年的情景,宫维祺感慨地说,计划经济的僵化体制给国企发展带来了太多束缚,“就连招用一个临时工,盖一个简易澡堂和厕所都要向几个部门申请报批,国企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

在呼吁信的春风推动下,当时,南平许多国有企业都闻风而动,处处呈现抓改革、转机制、促发展、作贡献的热潮,并努力朝着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厂长负责制,加强民主管理,改制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加快推进,步步深化。

上世纪60年代从福州迁来的南平太阳电缆有限公司曾是一个国营老厂,管理粗放,产品单一,规模很小。自从落实了企业自主权、推行奖优罚劣责任制、加强技术改造和引进新技术、新工艺等改革措施,特别是2002年通过拍卖组建股份制企业和2009年上市后,企业活力大大增强,先后在包头、上杭和福清等地建立了分厂, 2014年又在延平炉下工业园区建设了单体面积13万平方米,位居目前亚洲电线电缆行业最大的“巨无霸”车间。企业产品也从过去只用于家装的几十种增加到能适用高铁、大型建筑和航空、航天使用的高中低压交连电缆以及多种规格、各种用途的电线上千种。目前公司年销售收入近80亿元,上缴税收近3亿多元,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方阵。

改革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求“松绑放权”是企业经营者第一次“吃螃蟹”,意义非常深远。2014年7月在纪念呼吁为企业“松绑”放权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还亲自给福建30位企业家回信,充分肯定“松绑”放权呼吁信的重大意义,“希望企业家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鼓舞下,全市广大企业家进一步发扬敢拼会赢的精神,按照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发展再加快的要求,奋力拼搏,勇于争先,努力唱好工业重头戏。

创新创造,企业永恒的主题

宫维祺深有感触地说:创新是企业的一篇大文章,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创新涵盖了企业技术、产品、管理、市场、机制等方方面面。只有做好这篇文章,才能勇立潮头,行稳致远。如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多年来一直重视创新,不断加快技改和引进新设备,强化“质量第一”管理,大力推进民主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仅两千员工的企业年销售值超20多亿元,上交税收超6亿多元,产品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是目前全市经济效益最好,提供税源最多的纳税大户。

宫维祺还列举南平华泰汽配有限公司说:这是一个传统的汽配生产企业,由于产品单一,市场饱和,成本较高,前几年曾一度陷入困境,自从企业抓了管理创新,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发新产品,并紧跟“一带一路”倡议,现在产品已打进许多中小国家,供不应求。由此可见抓好创新创造的意义所在,今天南平要加快七大产业的跨越发展,更要紧紧抓住这个主旋律。

营造氛围,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

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工业发展,特别是2003年市委、市政府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战略,“从‘破题’到深化,全市重视工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宫维祺说,随着营商环境的优化,南平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南平资源优势的凸现,闽北工业必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近年来南平工业园区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散到聚,目前全市已建成工业园区16个,共入驻企业959家,规上企业362家,2018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14亿元,税收21亿元。

“闽北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所作出的努力。”宫维祺拿着手中的《闽北企业家风采录》第六辑肯定地说到,“这些年闽北已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全省全市的优秀企业家,他们忠诚于党和祖国,扎根企业,敢想敢干,勇于担当,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增加税源、共建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去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工业发展大会,通报表扬了一批突出贡献企业和创新升级优秀企业,给全市工业战线的干部职工以极大的鼓舞。随着中央、省上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工业发展,关心企业家健康成长的一系列文件出台,南平关心工业、攻坚工业和爱护企业家的氛围将愈加浓厚。宫维祺欣喜地说,“今天闽北工业发展已迎来了最好的时代。衷心希望闽北的企业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当好排头兵、主力军,不断谱写出闽北工业发展的新华章。”

  • 上一篇:闽北城乡巨变,绘就美丽新画卷
  • 下一篇:学深悟透新思想 担当作为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