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少年心事当拏云——专访科学探索奖获得者徐集贤

时间:2020-12-18

台海网12月9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11月14日下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这是202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来自九大领域的50位青年接过沉甸甸的奖杯,他们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无人区”的探索再次被世人关注。年仅34岁的莆籍学者徐集贤,也在其列。

徐集贤(右二)接过奖杯。(资料图片)

85后的获奖者

2018年,在腾讯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偕同杨振宁、潘建伟、施一公、饶毅等14位知名科学家联合发起科学探索奖,此公益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45周岁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评选人数不超过50位。获奖人可在未来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0年度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总共收到1200多位青年科学家的申报材料。今年在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超过800名两院院士参与其中,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13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和100多位发达国家的院士参与。

徐集贤,这样一位三十出头的科学家凭什么过关斩将,获得科学探索奖?

我们“肯定他在太阳能新材料和叠层技术方面的成绩,支持他在超高效低成本的太阳能全光谱利用方面进行探索”,这是当天颁奖典礼上,评委会对徐集贤的官方评语。

能获得科学探索奖,徐集贤有点意外,但也带给他一丝惊喜。在他看来,这个奖对他们这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不啻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徐集贤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担任本科生班主任。科研上,主要从事新型光电转换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在新一代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且认定这是自己最喜爱的职业。

之所以能获得这个意义重大的奖项,徐集贤解释,这主要是缘于他一直探索的方向——廉价高效的太阳能全光谱利用方案。他说,太阳能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丰厚的清洁能源,太阳每1小时照射到地球的能量可以满足人类一年的需求。通过太阳能光伏技术来逐渐替代大部分高污染的石化能源是大势所趋,但实际上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率却远远不足。

对此,徐集贤一方面探索一种叫作红外胶体量子点的吸光材料使大幅扩展硅电池吸光范围成为可能,通过大量材料创新和长期工艺积累创造了红外量子点光伏效率的世界纪录。另一方面,致力于开发一种叫作硅基—钙钛矿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只需要不到一微米的额外厚度,即可将硅电池效率从20%左右提升至27%以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徐集贤近五年的系列成果也发表在了《Science》《Nature Nanotechnology》等顶尖学术期刊上,并且极具持续探索的意义。

唯有读书声最佳

自古英雄出少年。梳理徐集贤的求学生涯,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漂”。令人惊异的是,他从上小学一年级第一天到硕士研究生毕业都在北方就读,却能说一口流利的家乡话——莆仙方言。

春江水暖鸭先知。徐集贤出生于莆田市北岸山亭镇港里村,他的祖上世代务农捕鱼。其父辈五个兄弟在改革开放伊始的1978年就敢为人先,集体北上,到东北、北京和河北石家庄等地经营木材生意。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和诚信经营,他们成为那个年代的先富者。

但徐家致富不忘家国,徐家大哥徐先棋,平时爱好文学,写得一手好字,在北京经商时就对文化人充满敬仰之情。他1993年至1996年在湄洲日报设立“徐先棋文学奖”,被著名散文家郭风誉为中国第一个农民设立的“文学奖”,这在福建文化界曾传为佳话。

徐集贤的父亲徐先豪经商之余更是手不释卷,擅写诗赋词。在徐集贤记忆中,父亲平时会和他谈论莆田著名的女科学家林兰英,谈到莆田的九牧林,及徐姓祖上唐朝徐寅状元从延寿溪搬迁到港里的故事等。父亲还不忘资助贫困生,其义举被永安市、莆田二中等树为助学典型。

父辈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无不深深沉浸在徐集贤幼时的脑海中。从七岁在石家庄就读小学一年级开始,徐集贤各科目功课均衡发展、文理俱佳。受父亲影响,他还尤其喜爱历史和语文,以致中学高二分文理科时,指导老师鉴于他的人文沉淀,建议他选学文科。但徐集贤和父亲几经衡量,最终选择了自己更感兴趣的理科。

多年后的2019年,徐集贤妻子闲暇时从网络中偶然查找到徐集贤的一篇文章《勇者何在?》。这篇文章是十多年前徐集贤的一篇高中考场作文。全文以文言文形式,多方论证勇者。文中有一句:“我以众人之见立论,深思良久:勇之强弱,不在于年龄少与老,不在于涉世深与浅,皆在于志:志气长在,勇便不衰,何患岁月?”微言大义中,是他常年浸染文学的自然流露,也可窥见其人生志向颇不一般。

科技致富也是

人生康庄大道

在此次的颁奖典礼上,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作了如下开场寄语:“我们必须树立更高的科研志向,做出更多从零到一的原创研究成果,同时要推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普及科学知识。”

回顾学术道路,徐集贤始终在用自己的经历阐释何谓“少年心事当拏云”。

2005年,徐集贤考入北京理工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学习光电子技术。四年本科,徐集贤以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被保送本校的光学工程专业,主攻激光雷达系统的研究。他的导师倪国强、张寅超,尤其是陈思颖等名师,对徐集贤的科研引导均深入而得力,使他不仅对激光雷达系统,而且对底层的光电材料和元件产生了极大兴趣。

2012年,徐集贤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攻读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师从EdwardSargent教授,研究胶体量子点的新型半导体光电材料,旨在将这种材料改进成为制造光电器件的尖端优品。“红外量子点能通过调节尺寸导致吸收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做电视中的配件,如量子点电视屏幕、红外太阳能电池等。”徐集贤介绍说,通过在材料和工艺上的创新和长期积累,他创下了一项红外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世界纪录,并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专业杂志上。2018年后,他分别在斯坦福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德分校就读博士后,并进入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开展联合研究。

站在科研前沿,世界的大舞台为他展开,但徐集贤不忘“家国情怀”。

2019年9月,徐集贤选择回国。“其实早在2012年出国留学前,我就和家族长辈达成共识,学成后一定回国报效国家。”他说,因为国家在前进,其家族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曾受到不少恩惠,报效祖国是徐家家族长辈对他的殷切期望。

多年来,徐集贤的心中还一直藏着一个心愿。改革开放后,老家忠门人通过在外拼搏,不少人实现了财富自由,“但他们这一代人往往忽略了时代的推动作用,以致读书无用论的认识颇为流行”。徐集贤叹惜家乡里不少年轻人,他们拥有资源、天赋甚于他,甚至科学基础比他好,但却因家庭影响而过早中止学习、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年华。

科技也能致富。如今在国家层面的推动下,科学技术也能产生巨大效益。

2020年,徐集贤开发的硅基—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技术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有望实现硅电池的跨越进步,推动该领域的历史进程。他说,如果他的科研成绩能产生微薄影响,那他希望以此激励家乡更多的年轻学子尊重知识、热爱科学,让他们知道“走科技道路也能致富,而且还是人生的一条康庄大道”。(来源:福建日报 文/翁志军)

  • 上一篇:陈汉卿:心中有海的油画家
  • 下一篇:吴其明:用工业化传承传统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