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为小康加油 助乡村振兴!宁德市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

时间:2021-04-07

台海网3月24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 种植猕猴桃30亩、水稻258亩;搭建香菇标准房10亩;修建鳗鱼养殖基地……各色产业合理布局,群众干事创业热情高涨。短短不到两年,古田县大甲镇村溪村实现完美蜕变,曾经的产业薄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强村,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符合村溪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村里变化太大了,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村里一天一个样。”村溪村党支部书记林成连感慨道。变化的背后,是乡村振兴指导员林江的担当作为与坚守付出。

2019年10月,宁德市体育局原局长林江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回乡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从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入手,倾听群众呼声,协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村溪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地处偏远、产业薄弱,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大片良田渐渐荒芜,“空心化”问题凸显,乡村发展后劲不足。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驻村后,林江立足村情实际,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流转土地、开垦荒地300多亩,由村干部、党员、产业能人带动村民种植水稻、油菜、猕猴桃、刺葡萄、香菇等,致力打造以“返朴村溪守拙归园”为主题的特色产业种植与乡村休闲的田园综合体,推进村庄产业发展。

头雁引领,群雁齐飞。在林江和村两委的示范带动下,村民纷纷加入合作社,实现在家门口创业致富;在外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充实乡村振兴人才梯队。原本荒凉的村庄逐渐恢复生机,也让软弱涣散的党组织重新焕发活力。去年,合作社增加产值500万元,增加村财收入20万元,实现富民强村。

村溪村的发展变化,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是我市推行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的重要体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和给下党乡乡亲们重要回信精神,2019年,在省市县选派525名驻村第一书记的基础上,我市创新“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选派临近退休、有乡土情怀、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返乡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

科学选人,精准兴村。以县为单位,以乡村振兴试点村、产业薄弱村、革命老区基点村为重点,全市摸排确定500多个特色分明、极具潜力的“需求”村,乡村振兴指导员重点围绕乡村“五大振兴”,从推动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乡村治理、抓好乡风文明、加强人才培养、夯实基层组织等六个方面,发挥指导、帮带、协调等作用。

鼓励人才下沉,让人才能够匹配乡村之需。我市不断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落实一线跟踪考察制度,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坚持把驻点村作为领导干部“四下基层”的联系点,进一步推动资金、项目、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向驻点村集聚,为乡村振兴指导员干事创业提供有力保障、创造良好环境。

从严监督管理,确保“管得住”“干得好”。先后制定出台《宁德市乡村振兴指导员管理服务办法(试行)》以及考核评价指导意见,把乡村振兴指导员列入乡村振兴一线跟踪考察对象,建立健全重点任务项目清单、工作月报、半年复核、年度考察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负面清单,对年度考核在“称职”以下的乡村振兴指导员进行提醒谈话,对年度考核“基本称职”的乡村振兴指导员进行“召回”调整,把从严监督管理贯穿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始终。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认真履职、踏实干事。驻村后,乡村振兴指导员保持“只争朝夕”的干劲、“滴水穿石”的韧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火热实践。他们从推动基层党建、产业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和解决民生难题方面真抓实干,为驻点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新气象。

想群众之所想,办实事解难题。市派蕉城区九仙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孙德明协助乡镇党委抓住衢宁铁路建设“征迁”的契机,统一规划建设九仙花苑,配套建设文化中心、卫生所、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帮助140多户群众改善居住条件,实现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双赢。

深化组织建设,提升治理水平。市派寿宁县下党村乡村振兴指导员林知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认真落实五个“党建为民平台”,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新村坡屋顶改造等10余个项目落地,特别是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70多亩土地的征地任务。

优化发展布局,助力产业发展。市派古田县坂中村乡村振兴指导员魏友根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工作为抓手,建立“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把个体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破解银耳产业“各自为政、卖不上价”等问题。 2020年,坂中村产银耳1030万袋、干品1000多吨,产值近40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多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突破28万元,有力推动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一幕幕动人的场景,一个个看得见的变化。乡村振兴指导员的到来,有效破解乡村人才紧缺问题,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乡村振兴之路注入强劲动力。

如今,我市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做到306个产业薄弱村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截至目前,先后选派3批388名乡村振兴指导员下沉一线,共筹措各类帮扶资金3.27多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2174个,解决群众困难问题2233个,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来源:闽东日报记者郭晓红)

  • 上一篇:“无名英雄”蔡威: 为了明天,我们要干啊
  • 下一篇:宁德出台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指导意见 让托管不再“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