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摆脱贫困 决胜小康――关注贫困县脱贫摘帽之临夏市篇

时间:2018-10-20

【三年决战奔小康】

摆脱贫困决胜小康

——关注贫困县脱贫摘帽之临夏市篇

临夏市兴强地毯有限责任公司安置近200名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临夏市扎实开展就业扶贫工作,加大有组织的劳务输转,年输转劳务人员3.55万人次,累计实现劳务收入16.8亿元。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吕亚龙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王睿君

近日,省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包括临夏市在内的6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自此,临夏市成为临夏州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回首来路,“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犹在耳畔,干群合力推进产业扶贫、以德扶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拼搏历程历历在目。成绩的背后,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摆脱贫困的勇气,更是不忘初心、志在必得决胜小康的决心。

产业扶贫鼓起贫困群众的“钱袋子”

临夏市地处黄河上游,这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均耕地不足0.3亩,农民人均收入相对偏低。2013年建档立卡初期,全市贫困人口达5963户2.51万人、贫困发生率27.83%,脱贫难度大,脱贫任务艰巨。

“只有帮扶干部进村入户,与贫困户面对面商讨‘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才能找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致贫‘病根子’,为他们开出脱贫‘药方子’。”临夏市扶贫办主任何昌武说。为此,临夏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分别在四个镇设立扶贫工作站,建立市镇村户四级全覆盖网格化帮扶体系,由107个帮扶单位、3642名帮扶责任人联系59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贫困农户算脱贫账、找致富路。

罕镇王坪村中庄社村民马发土麦一直想发展养羊业,但苦于没有起步资金,想法只好被搁浅。帮扶干部得知后,帮他顺利贷到5万元扶贫资金,用于发展养羊产业。“精准扶贫贷款贷上之后,去年我养了30多只羊,今年养了40多只羊,光靠搞养殖一年也能挣2万多元,不愁以后的日子过不好。”马发土麦高兴地说。据统计,临夏市累计发放各类贷款1.8万户8.2亿元,4911户农户加入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群众融资难题逐步得到缓解。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仅要让贫困户实现“增收”,更要让他们实现“稳定增收”。临夏市综合利用各村优势和现有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完善落实“一户一策”,帮助农户发展富民产业。同时,大力实施“一镇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助农多渠道就业增收。此外,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深入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将“死资源”变“活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如今,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千亩城市农业基地、台湾草莓示范园等一批富民产业在临夏市遍地开花,可持续的脱贫机制正在形成,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路子宽了,底气和信心也更足了。

数据显示,4年来全市累计减贫5577户2.37万人,贫困人口下降至366户141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2316元,较2013年增长1.5倍。

保障民生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感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临夏市始终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到村到户项目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为重点,不断夯实贫困群众脱贫基础。

临夏市持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实现12年全程免费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2%,挖掉了最深的“穷根”。同时,实现全市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开展“百名专家下基层”诊疗活动,使“家庭医生”成为贫困户触手可及的医疗服务,并落实贫困户医保政策,让“病根”不再变“穷根”。全面消除农村危旧房屋,并通过社会保障政策兜底,使部分农村五保户住进福利院,保障农村弱势群体基本生活……

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推动临夏市精准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

深秋时节,走进临夏市各村镇,硬化的村道干净整洁,文体广场曲声悠扬,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个个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美丽乡村。

“以前没有路灯,现在全都装上了,原来的路是泥路,现在也都硬化了,政府给每家每户都免费发放了垃圾桶,每天早上垃圾车还按时过来清运垃圾,巷道里乱堆乱放的现象基本消失了。”提起现在的居住环境,家住城郊镇瓦窑村村民马三虎满意地说。

临夏市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开展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市创建活动为契机,结合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村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眼下,全市农村环境和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建设美丽家园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扶贫扶志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如何转变个别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改变因自生发展动力不足而致贫返贫的现象?临夏市出了一条“以德扶贫”的新路子。

自2015年年底以来,临夏市坚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双管齐下,通过突出党建引领,加强政策宣讲、评选“最美家庭”、细化“扶德、扶志、扶智”三扶并举等精准帮扶途径,因户施策、因人施法,有力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立德扶贫。

南龙镇张王家村村民王来玉曾一度被村里人笑称为“懒汉”。大家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年轻人不但找到了工作,还盖起了房子。

前些年,王来玉与年近70岁的父母一起守着家里的3亩玉米地过日子,宁肯闲得晒太阳,也不愿出去闯一闯。几年下来,家里破落不堪。

后来,村里组织群众参加市里的职业技能培训,听说学习半个月不但免学费,每天还能领100元钱,王来玉就凑热闹报了名。拿到资格证书后,他试着去村里的汽车报废厂应聘,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录用了。“每年只工作8个多月,每月都挣2000多元,一年下来也有2万多元。”王来玉说。

和王来玉一样,张王家村其余思想落后、没致富能力的贫困户也相继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脱了贫。

除此之外,临夏市还着眼带动群众自我发展,探索形成了以“干部群众同入股,只有群众分红利”为主的帮助式,以“企业联农户建基地”为主的带动式,以“部分用工岗位优先招聘贫困户”为主的就业式等精准扶贫帮扶形式,有力推动了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持续稳定增收脱贫。

  • 上一篇:清水:激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 下一篇:【图片新闻】新建成的渭源县上湾镇南谷新村景色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