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城之40年】医养结合开辟新路 兰州养老机构百花齐放

时间:2018-12-12

医养结合开辟新路 养老机构百花齐放

康乐医院里老人们做手指操

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里老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爷爷、奶奶,早上好!该吃早饭了,今天的早饭是馒头、胡萝卜、菠菜还有小米粥。”每天上午7时,城关区康乐医院(老年公寓)的护工唐致芳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大早她就为老人们送来早饭。“谢谢小唐,难得你每天都这么准时。”吴爷爷说起目前的生活不住称赞,“这里既解决了我们养老的问题,又解决了我们康复护理的问题,住在这里都不想走了。”家庭式的居住环境、完备的医疗服务,这便是“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事业的稳步发展,兰州的养老机构从“屈指可数”到“百花齐放”,从最初的“公办独大”到如今的多元化发展,从最初的单纯养老到如今的医养结合,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一床难求”……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养老机构的发展变化,让老人们拥有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也见证了兰州日新月异的发展。

过去

养老以家庭为主 养老机构屈指可数

80多岁的张奶奶和老伴已经在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住了2年,虽然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回忆起曾经的养老方式她侃侃而谈:“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老人们在家由子女养老送终,这也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我家兄弟姐妹四人,父母年龄大了是我们四家轮流照顾,直到他们离世。”

据了解,我国养老机构先从公办开始,主要由政府提供资金,面向孤寡老人免费或只收取少量的费用。从1956年出台“五保”供养制度,到1958年兴建养老院,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者,开始有了依靠。改革开放初期,兰州市基本没有像现在这样正规的养老院,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了公办的敬老院收养的都是五保老人。“只有孤寡老人才被政府安排去住敬老院,有儿有女的没谁去住,把老人送去敬老院在当时是件很丢人的事。”张奶奶回忆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随着民政部等部委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加强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兰州市养老产业开始发展,敬老院适应养老需求收养社会老人,人们的养老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

记者从兰州市民政局了解到,兰州市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的养老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虽然兴建了一些养老机构,但是发展缓慢,经营状况也不乐观,养老机构的发展和面临的养老现状很不匹配。面对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促进养老机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吸引社会资源是养老院产业化的必然趋势。上世纪90年代末,兰州市开始探索实行“社会福利社会化”,大力推广“国家办、单位集体办、企业办、个人办”养老机构。

  • 上一篇:【壮阔陇原潮 走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小康村”助推甘南乡村振兴
  • 下一篇:新社保政策明年元旦起正式实施 这些变化关乎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