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改革开放40年】兰州西湖街道“民情流水线”:环环紧相扣线线连群众事事有结果

时间:2018-12-18

08.jpg

西湖街道办政务大厅里,“民情流水线”流程图分外醒目。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屈雯

走进西湖街道办政务大厅,“民情流水线”流程示意图格外醒目:民情受理、限期办结、公示反馈、限期监督,每一环由谁负责、如何操作,一目了然。

“民情流水线”始创于2004年,是西湖街道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服务群众水平,开创性借鉴工厂流水作业线模式而创立实施的,通过民情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四道程序,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流水作业工作方式和基层党建服务模式。

09.jpg

西湖街道办工作人员热情为群众办事。

西湖街道位于兰州市南出口的小西湖,这里是兰州通往临夏、甘南及川藏地区的交通要道,素有兰州“黄金旱码头”之称,过往客商络绎不绝。改革开放后,小西湖的区位优势被充分激活,商贸业逐步在这里兴起。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义乌商贸城、西湖商贸中心、六一儿童商城、金府灯具市场为代表的一批批发零售经济体在这里落地生根,交易活跃。

但流动人口多、辖区单位多、外来商户多,办事难、办事慢成为困扰西湖街道居民的一件头疼事儿。“过去我们办个事,进这个门出那个门,这边章子盖好了,那边证明又落下了,不是这儿卡壳,就是那儿梗阻,一件小事经常来回折腾好几趟。”西湖街道居民张平说。

群众的需求,催生了“民情流水线”。西湖街道办通过借鉴工厂流水线模式,把收集到的民需、民忧,设置成受理、办理、反馈、监督四个环节,形成一个服务闭环。在这条流水线上,前一环推后一环、后一环逼前一环,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亮在大家的眼皮底下,谁都不能怠慢,谁都不敢推诿。

11.jpg

为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西湖街道办从解决群众衣食住行等生活实际问题入手,自行研发了“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并在便民服务大厅安装了“一站式”便民服务自助终端,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快捷优质的社区服务。

此外,街道的“民情通”呼叫服务平台还与市级“12345”民情通呼叫中心无缝对接,24小时专人值守,受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巩固“民情流水线”工程这个已有“品牌”的基础上,西湖街道推出“夕阳红”服务、“一元钱爱心党费”扶危解困服务等多项服务内容,全方位打造“360”生活服务中心。针对辖区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西湖街道成立了2个配送餐中心和3个日间照料中心,为辖区500多位孤寡老人提供帮助。

10.jpg

“夕阳红”服务情暖万家。

针对“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后无人看护问题,西湖街道同民进七里河总支部联合开发了同心“四点半”工程,目前全街共聘请各类志愿者190名,受益小学生达320多名。街道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成立了“爱心党费储蓄所”,发动在职党员交纳“一元钱爱心党费”,通过党员爱心基金,为困难党员、残疾人、困难大学生提供资助。目前,共累计救助达4865户(次),救助总金额400余万元。

察民情、晓民意、解民忧、排民难、聚民心,作为“深民情”的发现者、化解者,“民情流水线”既是西湖街道平安和谐的粘合剂,又是社会治安稳定的减压阀:连续多年犯罪率明显下降,民情满意度一直在85%以上。

据介绍,自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以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社区管理服务效能,受到居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群众称赞“民情流水线”工程是“一线连多线、线线送党情、线线连群众”的民心工程。街道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更是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只有街道社区党组织坚强有力,才能有效发挥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作用,更好地为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谈到这些年来西湖街道社区的变化时,西湖街道党工委书记金瑛一针见血地说,“市民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西湖街道为民服务的效率越来越高,为民服务的渠道越来越宽,工作环境越来越好,为民服务更加精准化。”据金瑛回忆,她工作18年以来,一直从事政务服务工作,在她的看来,这些年来街道、社区的软硬件设施在不断提升,为民办事的效率在不断提高,唯有为民服务的心始终不变。

  • 上一篇:兰州公安发布“双11”期间电信诈骗案例
  • 下一篇:【改革开放40年】兰州:小小菜市场折射民生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