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全机制保障上精准施策在助推企业发展上精准发力
城关力促“两新”组织 “两个覆盖”增量扩面
编者按
近年来,“两新”组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由“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发展壮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府支持“两新”组织提出了“五个着力”要求。4月24日,省委书记林铎就全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针对目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下一步如何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效提出了新要求。能不能实现党对“两新”组织的有效领导,能不能把“两新”组织中的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不仅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考验。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使之成为我们党重要的依靠力量,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第三产业大区,城关区“两新”组织呈现出分布广、类型多、贡献大的特点,即分布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涵盖众多行业领域,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去年以来,全区“两新”组织经济实现增加值429亿元,占全区GDP的50.3%,经济贡献率占据全区经济总量的“半壁河山”,且从业人员总体已占全区社会就业人员的多数,在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在客观总结成绩中进一步把握工作重点
截至今年5月底,城关区共有符合建立支部条件的非公企业3522家,共建立1788个党组织,党员已达1144名,党组织覆盖率达57.35%。社会组织共有203家,共建立党组织67个,有党员90名,党组织覆盖率达52.7%。近两年来,区委始终把加强“两新”组织党建摆在重要位置,始终坚持“八抓八促”工作思路,突出“无党员抓发展、有党员抓组建、有组织抓规范”工作举措,强化“党员发展、组织组建、规范管理”三个重点,在“完善组织、推进规范、构建平台、活化机制、发挥作用、促进发展”上不断进行扩面提质,着力在非公和社会组织中培养一批在本职岗位作表率、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当先锋的优秀党员,在促进非公和社会组织生产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切实强化了各级领导的执政意识、强化了业主致富思源的感恩意识、强化了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同时也有力推动了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与全区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了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工作得到了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组织保障上抓完善、促提升。制定出台了《城关区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的实施方案》,在区委组织部成立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在区民政局成立社会组织党委,在区工商局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在区工商局各工商所成立27个非公党建工作站,面向全区各街道、各部门选派了1000余名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制作了3000余份《城关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派驻党建指导员(联络员)工作日志手册》,人手一份记录每日工作情况,形成了区委高度重视、组织部门牵头揽总、“两新”党委具体主抓、企业党组织负责落实的党建工作体系。
在拓展延伸上抓完善、促提升。建立了排查摸底与自主申报相结合的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查机制,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举措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排查,做到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消除了党建工作空白点,实现了组织覆盖无遗漏。
在阵地建设上抓完善、促提升。对于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按照“有标牌、有党旗、有印章、有工作台账”的“四有”标准进行建设;对于规模较大或党员人数较多的,按照“有标牌、有党旗、有印章、有工作台账、有办公及电教设备、有活动室”的“六有”标准进行建设。对于条件较好的非公和社会组织,倡导建成规格较高、功能较全的“党员活动中心”或“党员服务中心”。
在能力素质上抓完善、促提升。从区级层面招聘120余名党建专干,专门下派到具有一定规模、党的工作开展较好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专职负责党建工作。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把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党建指导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企业负责人这5支队伍的教育培训列入年度培训计划,分级落实培训责任。近两年,共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980人。
在作用发挥上抓完善、促提升。根据全区楼宇、市场、行业等划分了党建服务片区和党建工作服务点,统一制作《党员公开承诺书》及宣传展板1000余套。围绕科学管理、增产降耗、技术攻关等主题,组织党员开展“建言献策”、“技术比武”、“党员责任区”、“党员模范岗”、“党员奉献日”、“一名党员一面旗”、“结对帮扶”等载体活动,助推企业加快发展;围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引导党员主动加强与企业主的沟通,引导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在规范管理上抓完善、促提升。制定《“两新”组织党建专干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和《“两新”组织党建专干考核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党建专干的作用,确保了企业党组织建得起来、运转正常。以区就业局为中心,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和雁滩劳务市场两大平台,创新开通流动党员“绿色通道”,为流动党员优先“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引导他们主动亮明身份。
在亮点打造上抓完善、促提升。广泛开展“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目前共打造工作示范点153个。其中,省级14个、市级94个、区级45个,推荐楼宇党建示范点20个。在去年建党95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专门对“两新”组织党组织及党员进行了表彰,培育了民召集团、悦达通讯、三江源集团、亚东五官科医院等一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先进典型。
在服务民生上抓完善、促提升。扎实开展以“帮助扶持企业发展、帮助推进企业党建,促进非公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两帮一促”系列活动,把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成为助推发展的“红色引擎”。在双联行动中,全区规模以上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积极参与81个“三不管”楼院整治工程,共捐款168万余元,体现了党组织及党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得到群众好评。
在正视问题不足中进一步着力改进提升
对照省委书记林铎指出的我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有差距、‘两个覆盖’还不到位、组织生活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自身发展比较滞后”等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目前城关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业主思想认识提高难、党组织组建巩固难、党员身份亮明难、党员发展难、活动开展难、经费保障难、作用发挥难、工作指导难”等短板问题和瓶颈制约,影响着全区“两新”组织党建整体水平的提高。
“重组建、轻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党建工作的专业性,活动的规范性,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党建基本要件,同时党建工作的专业性,也要求具备一支相对专业的党务工作者队伍,而企业的规模、类别严重影响着党建工作。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员流动性大,党员比较零散,党组织队伍很不稳定,个别从业人员中的党员难以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
“不稳固、易空壳”的情况较为明显。突出表现为党组织分布不合理。从目前实际情况和统计数据看,在规模以上的大中型非公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相对稳固,原因是这些企业规模较大,经济实力相对较强,职工党员人数相对较多,社会影响大,企业经营者更有创建党组织的意愿、也更有用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意愿,相关部门管理起来基本不存在难度。大量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于在经营规模、经济实力、党员职工人数、社会影响等多方面都无法与大中型非公和社会组织相比,因此即便建立了党组织,也有马上成为“空壳支部”的危险。
“素质低、能力弱”的矛盾较为突出。党建指导员和企业党务工作人员党务知识缺乏,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党务工作力度不够大,措施不够多。主要表现:一方面,虽然“两新”党委近年来不断加强“两新”党建工作力度,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从事党建工作的多为兼职人员,缺少党建工作专业知识,影响到党建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两新”组织中缺乏专门从事党建工作的队伍,不少“两新”组织的党员为了企业效益和自身收入,平时将大量精力都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很少顾及到党组织的工作,使党组织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有的“两新”组织虽建立了党组织,但不健全、不规范,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检查,没有实际作用。
“抓到位、抓到底”的意识较为欠缺。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个别街道、部门党组织书记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部分企业经营者思想观念与党建工作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对党建工作存在不配合、不支持等问题,担心党组织活动多,经费开支大,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重企业成本负担,认为建立党组织没有必要,给党建工作增加了难度和阻力。同时,“两新”组织经营者对企业拥有绝对的生产经营决策权、人事安排自主权和财产使用支配权,“两新”组织党组织无论是建立还是开展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企业经营者的“脸色”,如果经营者支持,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就比较顺利,如果不支持,党组织创建和开展工作都相当困难,很难达到“两个覆盖”的预期目的,更难以收到“两个覆盖”的应有效果。
“齐心干、同管理”的氛围较为淡薄。突出表现为配合还不够紧密。教育、卫计、文体和各街道党工委,以及区非公企业党委、社会组织党委、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站等责任部门之间的工作沟通还不到位、工作衔接还不够,必要的备案、请示、汇报制度落实还不完善,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和联动推进机制,大大制约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良性发展。
在明确主要任务中进一步加快晋档升级
城关区充分认识并牢牢把握当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难得机遇,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林铎专题调研全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精神为契机,立足区情实际,认真查漏补缺、探索创新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以“六个下功夫”方式,努力在突破“两新”党组织组建这个“关”、抓住作用发挥这个“魂”、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这道“题”、解开业主思想认识这个“结”上有新作为和新突破。
在合理界定对象、深入开展排摸上下功夫。一方面,再次细致化开展摸底。立足“两新”组织点多、面广、量大的实际,对“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党员数量及其分布和构成等情况进行再排摸。一方面,通过“地毯式”和“入口式”两种排查方式,再次展开多样化排查。从区工商、民政、卫计、司法、教育、工信、九州管委会等部门和街道抽调人力,按照管辖地域界线,采取上门走访、填写调查表、电话询访等形式,详细了解“两新”组织目前党员的人数及党组织关系的隶属,形成可纳入组建攻坚行动的具体名单。要求职能部门和街道每月及时与区委组织部进行沟通联系,切实做到“党组织隶属关系清、党员分布清、班子配备清、经费场地清、活动开展清、工作经营状态清”。每月上报统计情况时,要求上报数据必须与党内统计年报数据相符,统计指标和口径需统一规范,坚决防止出现错统、漏统等现象。
在明确组建方式、有效加强管控上下功夫。采取“分层分类集中建、明确责任归口建、选派人员指导建、集中挂牌引领建”四种组建方式进一步规范组织设置,确保从业人员较多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实体性社会组织有党员、有党组织。采取“双报表”“双推荐”“双孵化”“双联合”的“四双”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指导,将区工商局各工商所所长纳入街道流动党支部委员中,便于组织协调街道社区与辖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同开展党组织活动,形成对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流动党员齐抓共管、合力教育的管理模式。社会组织党委有效加强对业务主管部门党委的紧密联合,对设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协会支部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办法,充分发挥协会支部党员的作用开展好党建工作。对大量分散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要求所在街道社区、村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兜底责任,通过建立楼宇党组织、市场党组织、街区党组织、行业党组织等办法,将在“两新”组织中流动性较为频繁的流动党员纳入到所隶属街道的流动党支部进行党员教育管理。
在突出基础建设、提升保障水平上下功夫。在区委组织部成立“两新”组织党工委办公室;在区民政局、工商局设立专门科室,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建指导力度。采取“一室多用”形式,根据“两新”组织规模和党员人数多少,分层次推进办公阵地及设施的规范化建设。做好非公党组织党费全额返还工作,并加大对“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经费的保障和支持。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由组织部门牵头,定期组织召开“两新”组织党建专题工作会议,研究解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对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计划在今年8月组织召开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会,全面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同时要求“两新”组织党工委定期对企业党组织进行评分定级,采取有力措施,巩固优秀、推动一般、提升后进。
在抓好党员管理、从严从实要求上下功夫。加大在“两新”组织生产一线职工、专业技术骨干、经营管理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并在党员发展计划指标上予以重点倾斜。由“两新”组织党工委指导,区工商、民政等部门和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清理整顿工作,集中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及党员清理整顿工作,对确有不合格表现或违纪违法行为的党员,按照党纪党规相关规定及时处置。强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的工作职责,压实党建专干搞好党务工作责任,形成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工商、民政、街道、隶属单位和企业齐抓共管的监督考核制度模式。
在注重素质提升、加大教育培训上下功夫。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底向区委常委会进行专项述职,并严格落实问责考核机制,形成一心一意谋企业发展、聚精会神抓“两新”党建的生动局面。强化业务培训,区委组织部每年至少举办2至3期“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培训班、举办1至2期优秀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赴外培训班;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区社会组织党委、各党建工作站以及各街道党工委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地举办专题培训,特别是抓好小微企业党组织书记的普遍轮训,每年至少进行2次以上集中培训,并将培训计划报区委组织部。培训对象上以“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者、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业主(负责人)五支队伍为主;培训内容上着重突出党性党纪、市场经济、实用技术等方面;教育方法上划小教育单元,推行“十分钟党课”、“政治日”谈话等活动方式,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培训载体通过开展“红色之旅体验”、“红色回忆教育”、“红色知识学习竞赛”等活动,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激发热情、提高觉悟。
在创新工作载体、开展专题活动上下功夫。坚持“业余、小型、灵活、务实”的原则,在现有楼宇党建、区域党建的基础上,结合“双创”探索建立“创客汇”党支部,通过吸引内外资源、搭建资源对接平台等“党建+创业”的实践方式,及时协调帮助解决创客们在创业中遇到的难题,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协调企业与职工、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企业化解各类矛盾,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科学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本版撰文龚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