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发千年“岷归”冀望百亿级产业
——岷县“产业扶贫三件宝”(上)
目前岷归种植面积近30万亩,产量6万吨以上,约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占全国出口量的90%以上。“千年药乡”“中国当归之乡”的金字招牌越来越闪亮。后斌杰摄
广袤的岷州大地上,一场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已在田间地头悄然铺展开来。 后斌杰 摄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石军鹏 通讯员 后斌杰
在岷县,十分流行的一句顺口溜是“产业扶贫三件宝,药材蜂蜜猫尾草”,既一语道出了岷县的三大战略性产业,也道出了其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的支柱作用。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地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特殊的地理、气候、生态条件和独特的资源禀赋,以及日益便利的交通、通讯,赋予了岷县发展“特中特”“优中优”“独一份”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给钱给面,都不如引来致富产业实在。”如今的岷县,无论是扶贫干部还是贫困群众,都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看作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这其中,以“岷归”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产量近15万吨,贡献了岷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首位产业名不虚传,甘肃道地药材第一大基地名副其实。
更引人瞩目的是,目前岷归种植面积近30万亩,产量6万吨以上,约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占全国出口量的90%以上。“千年药乡”“中国当归之乡”的地位越来越稳固,金字招牌也越来越闪亮。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岷县中药材产业再绘发展新蓝图。岷县县委、县政府甚至将能否做好中药材产业上升到历史责任、政治责任的高度,鞭策全县上下奋力开创新局面。
岷县县委副书记李开银说,岷县将中药材嵌入国家、省、市总体发展布局之中,高位谋划,高点推进,确保中药材产业沿着正确的路径和方向行进。
同时,岷县与中国健康传媒集团、省市场监管局及其所属药品监管局、省农科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携手,全方位构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学研合作机制,打通政策、技术、信息等瓶颈制约,进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岷归’作为甘肃第一中药材品牌、道地好药,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也是老百姓的金饭碗,承载了太多人的期许。”李开银说,岷县牢牢结合县域实际和中药材产业的阶段性特征,致力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努力实现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开发。
以此出发,当下,一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的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正在岷州大地悄然打响。
岷县中药材产业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