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与碧水的映衬下,湛江城区高楼林立。 记者 郎树臣 摄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赋予了新时代广东引领改革发展的新使命。
当前,“人口大市、经济小市”仍然是湛江最基本的市情特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把东西两翼沿海地区打造成广东新的增长极。在新形势下,湛江如何以更高的站位来谋划高质量发展?
湛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人豪表示,湛江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进一步完善《“四个全面”绩效考核办法》,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有力保障;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创新机制、供给体系和绿色发展机制,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质量效益为导向 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坐落在赤坎金沙湾畔的湛江地标——民大双子塔,这座以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为招商条件的商务中心,在一年前还有一半物业待字闺中。如今,这里却成了香饽饽,只剩下不到一层的物业待售,入驻率超过90%。
去年,赤坎区新登记企业个数增长32%,其中,总部经济的发展尤为突出。华润置地、华润燃气、广东恒大、雅居乐、绿地控股、卓越、阳光城、腾讯、友邦保险等众多名企纷纷在这里设立湛江的“大本营”。
是什么让这些“大咖”选择湛江、选择赤坎?去年12月,雅居乐成功拍下地块后,赤坎区服务团队及时上门对接,仅用1天半便协调解决了企业注册遇到的名称预先核准问题,创下了雅居乐在国内进行工商注册的最快记录。
赤坎区总部经济的蓬勃发展,从侧面反映了湛江大力引进高质量企业和项目,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的发展思路。
“要引进全省、全国、全世界的好企业,把最好的资源配置给最好的企业,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在今年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姜建军掷地有声。他说,要把想来湛江发展的好企业引进来,把来了的好企业留下来,把留下来的好企业做强做大。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宝钢、中石化、中海油、晨鸣纸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优的同时,湛江不安于现状,又积极引进中船重工、德国巴斯夫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顺丰集团等一批国内龙头企业。
服务好现有的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各县(市、区)着力为企业扩大投资创造条件,如雷州集中力量推进大唐国际雷州电厂、乌石17-2油田群开发等重点项目。
择优发展,还体现在大力引进和扶持高质量、有竞争力、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拒绝孤岛式、低端的中小企业。今年,廉江投入20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支持出口型、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再发展。
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 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以前买票要排长队,现在通过微信订票,使用自助售票机6秒就可出票,马上就能登船,并且过海时间缩短了,真是太方便了!”在徐闻海安港,常年往返粤琼两地的罗司机拿着船票高兴地说。
近年来,湛江航运集团通过开通双向定点航班、优化船舶运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使得旅客平均过海时间从过去的6.5小时减少到现在的约3小时,较好地提升了旅客过海效率。
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思路和模式,补齐短板,进一步推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如今,湛江航运净利润跻身两亿元俱乐部,比2014年增长了46倍。
湛航集团董事长刘广辉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着力推动广东方3家航运企业组建混合所有制航运企业,将分散的航运资源统一经营,节省经营成本;同时大力推进徐闻港区南山客货滚装码头项目建设,与海南新港区对接经营,缩短过海航程,提高企业、社会效益。
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必须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去年,湛江市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综合成本43.8亿元,进一步释放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今年,湛江将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快速立体交通体系,为华南、西南广阔地区产业发展降成本提供支撑。同时,把钢铁、石化项目及产业配套园区作为广东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的典范项目来定位和推进,打造广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亮点。
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高分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湛江海洋生物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全省试点;广东省科学院生物科技产业园在湛江挂牌成立;中海油湛江分公司牵头完成的“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6家,达125家;获省科学技术奖12项,居粤东西北第一……
翻开2017年湛江科创成绩单,可谓硕果累累。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效益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湛江以实际行动来践行。
2017年10月,湛江市出台了“五大产业发展计划”之一的《湛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计划(2017-2020年)》,力争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60家,高新技术产品数量达150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
今年还将重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小家电、水海产品加工、家具、制糖、医药、羽绒、塑料鞋等传统产业中遴选出110家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重点扶持,着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集群,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87个转型升级项目建设。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湛江高新区进入“国家队”,成为湛江市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湛江市将全力以赴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在推进主园区加快建设的同时,系统推进其他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研发中心建设,支持海东新区做好国家级高新区规划选址和申报等前期工作。
为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今年,湛江市还将全力以赴申报建设广东省实验室。
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 重塑营商环境新优势
“本以为资料不齐办不了,没想到现在可以边受理审批边补充材料,相当于少跑了一次,确实更人性化、更方便了。”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局窗口,前来办理营业执照的易先生高兴地说。
从去年起,市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全面推行容缺审批服务,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限,给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目前,中心已有30个窗口部门396个事项实现了容缺审批。
去年以来,湛江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市行政服务中心以标准化建设和现代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为重点,推出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容缺审批、全程代办、行政预约等一系列服务措施,不断优化审批流程。
全市工商系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场活力持续激发。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增市场主体9889户,同比增长8.43%,注册资本(金)220.91亿元,同比增长184.23%,日均新登记110户。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目标:全力营造北部湾城市群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综合成本最低的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那么具体该如何落实?
记者从市直有关部门获悉,今年将进一步优化简化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审批时限从219个工作日压减至32个工作日,审批事项不超过15个。
据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任自强透露,今年,力争实现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覆盖率达80%以上,公共服务“最多跑一次”覆盖率达90%以上。同时,加快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力争全市实现审批事项“不见面审批”率达30%以上。
市工商局局长林红则表示,今年将在全市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同时,大力推行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零跑动”“零见面”全程网上办照。
坚持以生态环境为底线 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童谣中让人向往的现代化工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是湛江绿色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工业新城东海岛,遥望湛江钢铁基地,以湛蓝的海为背景、以澄净的天为留白,林立的高炉、厂房、堆场、球罐、烟囱,交错的管道,巨大的码头龙门吊,共同绘制成一幅壮阔的现代工业卷轴。厂内绿意盎然,海上鸥鸟徐飞,点缀润色,和谐美妙。
据悉,在建厂之时,宝钢就在环保建设上砸下64亿元,采用116项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力求打造一座全球效能最高、排放最少、环境最优的“绿色钢厂”。
绿色钢厂崛起,蓝天碧水依旧。市环保局局长李心声告诉记者,湛江市在湛江钢铁厂区周边区域设置了3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监测数据显示厂区年平均空气质量达到良好以上。
钢厂以西500米,一个石化“巨无霸”正在拔地而起。与湛钢不谋而合,中科炼化项目的生产工艺控制技术同为目前国际最先进,节能减排、环保设计也是世界最高标准。
“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争当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表率,实现项目总体能耗行业领先。”中科炼化总经理吴惜伟说。
值得一提的是,两大项目“隔墙布局”,共同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通过循环经济形成优势互补,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互为原料,循环利用。物料和公用工程的互供,可减少工程投资和企业运营成本,达到双赢,成为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典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一步,湛江市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住生态环境底线,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准入把关、减排管控、循环发展等方式,助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发展与美丽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