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禅城区举行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部署动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会上透露了即将出台的《中共佛山市禅城区委禅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以及配套八大工程的行动方案相关内容,这意味着禅城乡村振兴工作实施细则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本次现场会的参与人员包括区委、区政府的领导班子成员,区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以及全区各村的“两委”干部。高规格的会议体现了禅城举全区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
《意见》显示,禅城区乡村振兴战略以“1+8”的系统安排为核心,其中以“1个实施意见”为总纲领,“8个行动方案”构成主要工作内容,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大任务。根据会议部署,在五大任务中,组织振兴以及生态振兴是其中两大核心抓手,此外禅城还加上了“数字农村”建设等自选动作,全面振兴乡村,力求到2050年实现“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
1 组织振兴先行
完善治理机制
祠堂的青砖绿瓦刚翻修不久,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紫南村史馆又开门迎客,展现出紫南浓郁的岭南乡村文化风情……在禅城南庄紫南村,参与现场会的众人不断地点赞,产业兴盛、生态环境优美、居民悠然自得已经成为这个禅城乡村的底色。
看着如画美景,很难想象这个村子十年前还是一个“落后村”“脏乱村”。蝶变后的紫南,“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美村镇”“中国十佳小康村”等多个国家级荣誉加身,在禅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先行一步。
紫南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呢?禅城区委副书记区柱明在现场会上表示,农村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紫南村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对“带头人”的强调,实际上反映了禅城对乡村组织的重视。
会议强调,组织振兴是禅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性保障,聚焦解决基层党组织领导实权问题,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具体而言,禅城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以实施头雁工程为牵引,把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禅城的乡村不在远郊,城镇化起步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区柱明说。尽管禅城在乡村振兴方面,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但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农村基层党建相对薄弱等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组织振兴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导决策作用。根据会议部署,禅城在下阶段将严格落实农村党组织“人事安排权、重要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管理监督权和经济领导权”五项核心权力。
针对乡村扶持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三资”管理混乱、涉黑涉恶涉腐、土地问题突出等问题,禅城将选派区级后备干部担任农村第一书记,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锻炼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脱颖而出。
实现组织振兴,禅城还需要理顺农村现行的管理体制。为此,禅城拟实施农村“两委”干部选聘分开,引导村民理性参与选举与实施自治。
“人”是组织振兴的根本保障。为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抓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禅城将建立“两委”干部退出保障机制,注重农村基层组织接班人的培养。
2 以生态振兴为核心 让乡村成为“奢侈品”
禅城乡村在产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乡村生态环境。乡村地区本应是生态环境的代名词,却因为管理水平、发展意识等相对滞后,乡村反倒成为落后面貌的注脚。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农村也沉淀累积了不少问题,比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欠账多,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滞后,有的地方‘城不像城,村不像村’,村级工业园环保、安全问题多等等。”区柱明说。
紫南村之所以成为禅城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与其坚持用城市思维和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密不可分。紫南村以“生态、水乡、宜居”为主线,把自然生态、水乡风貌、民俗活动等有机结合,高标准建设最美乡村。
“未来,我们的农村应该是一种村民自豪、市民向往的‘奢侈品’。”区柱明表示,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未来禅城的农村应是一个生态自然、文明和谐、生活富裕,乡土气息深厚,留得住乡愁、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因此,生态振兴成为禅城下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具体而言,禅城将建设具有本村特色、各展所长的生态宜居美丽家园,重点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此,禅城提出打好碧水攻坚战,重塑岭南水乡风韵的总体目标。针对产业发展给乡村带来的“黑水臭水”问题,禅城提出到2020年全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重点排查河流长度2公里及以上、跨两个及以上行政村、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
在紧盯重点河域之外,禅城还拟对乡村落后的污水管理系统开刀。《意见》指出,禅城将深入推进村级污水管网建设,强化源头截污。对污水管网暂时延伸不到的村居,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设施。2019年底前,努力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全覆盖。
“以点带面”是禅城乡村振兴的关键思路,而这一原则也体现在重塑岭南水乡的计划当中。《意见》显示,禅城将构建绿色生态廊道,按照“两区、两片、三带、多生态节点”规划设定的内容,以郊边涌、南浦涌、奇槎南窦涌等城市重要河段自然生态坡岸景观整治为重点,打造区域性河岸生态廊道;以广明高速南庄段、南庄大道相交处节点绿化为重要内容,加强立体绿化建设,打造“一路一树一花”景观。结合岸线整治,弘扬水生态文化。
重视生态振兴,才能把乡村恢复到它的本来面貌,让乡村展现与城市钢筋水泥不同的岭南风味。重视生态环境打造的成果,从紫南村的蝶变中可见一斑。通过十年营造,现在的紫南村,村村有公园,处处有美景,全村绿树成荫,河涌绕村,环境优美,楼榭与古祠齐辉映。
具有良好生态面貌的乡村,真正做到了“留得住乡愁,留得住人”。“如今,原来因嫌弃紫南环境脏乱差而搬离的居民,有八成返迁居住。”南庄镇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在现场会上表示。
3 打造“数字农村”以大数据统筹农村发展
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大振兴任务之外,禅城还提出了要实施“数字农村”建设工程,用大数据统筹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近年来,禅城区持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府管理向“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兴业”的方向转变。在此基础上,禅城即将出台《关于实施“数字农村”建设工程的行动方案》(下称《“数字农村”方案》),提出要把数字治理推向广大乡村地区,不断深化农村现代治理的广度和深度。
《“数字农村”方案》显示,禅城将全面加强对农村基层治理、政务服务、平安乡村、民生热点等方面的整体谋划和统筹协调,打造农村基层治理新模式,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
为了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禅城计划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禅城区村居“一门通”,使农村基层党建得到进一步加强,村委与村民实现无缝沟通,村民诉求表达渠道得到拓展。通过村居“一门通”与云平台的对接,禅城将不断扩大村居“一门通”的覆盖面和拓展应用服务范围,达到社会双向防控、共同治理的效果,
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基础中的基础,而禅城计划通过建设农村集体经济数字云图,拓展农村发展新空间,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数字农村”方案》显示,禅城将继续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和农村财务网上监控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整合优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合同管理、财务收支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资源。
数字云图将帮助农村实现新签合同电子化管理,实现集体资产信息可视化,统计分析、智能预警和数据更新现代化等功能,构建全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行框架。
目前,禅城各集体经济还存在组织股权数据凌乱分散的问题,不利于进行统一管理。为此,禅城提出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管理交易平台建设,把集体经济组织股东成员、股权管理、股权流通和股份分红等必须全部纳入平台进行公开规范、实时、统一的在线管理。
在禅城“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数字服务是改革的起点。在即将公布的计划中,禅城将把数字服务在广大乡村地区普及。如计划在禅城城市化程度较高的村试点建设“智慧井盖”,逐步在全区范围内建成井盖管理和处置网络化、精细化的综合智能管理体系。创新排水井盖的管理模式,完善事件处置流程,实现对村内井盖的责任追溯监管,实现实时监测井盖打开报警、井盖移位、管道内液位等状态信息,保障村内道路安全。
禅城乡村振兴的“紫南样本”
紫南村是禅城乡村发展史上的一个传奇。十年前,这个村还是有名的“脏乱村”“落后村”,但目前,紫南村已先行一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本,农民变股民,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走在了禅城乡村前列。
近十几年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不少农村在出卖集体土地以后,村民通过获取巨额征地补偿款迅速暴富。一夜富起来的农民,有的因挥霍、懒惰、赌博又迅速返贫。
而紫南村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卖一分集体土地,不办一个村办企业,集体土地由村里统筹集中经营,通过招商引资,出租土地和物业。
在这种稳健的经济模式下,十年来,紫南村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从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间,村集体经济收入由936万元增长为1.1亿元,增长了11倍,村民人均每年分红由846元增长为10800元,增长了12倍。
集体所得的分红,紫南村并没有像一些村一样全部分发给村民。紫南村将历年分红后结余积累的资金,用于提升改造村级环境,例如按城市标准,修建双向4车道主干道,修建人行生态绿道,修建拥有2600多个停车位的生态停车场,并为辖区企业修建配套的国际公寓和员工村等。
良好的基础设施,也为紫南引来了“金凤凰”。目前,小小的紫南村共招商进驻企业50多家,包括世界500强的杜邦鸿基薄膜有限公司,佛山市最大陶瓷出口企业尼罗格兰陶瓷公司,投资额超百亿元的科力远公司,佛山市最大的物流企业易运公司等。
众多企业进驻紫南村,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卫、保安、园林等就业岗位和管理岗位,实现了紫南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安置。
除了在产业上重视可持续发展外,紫南村还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青山绿水”中,把自然生态、水乡风貌、民俗活动等有机结合,高标准建设最美乡村。迄今为止,紫南村已投资3亿多元进行村居环境改造提升,实施雨污分流工程,铺设了60多公里长的排污管网;修建了11座文化休闲公园,实现道路的绿化,人均绿地面积增加到60余平方米,是广东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近4倍。
钱包鼓胀了,紫南村接着着手解决精神食粮贫乏问题,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2015年,紫南村提出了“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强村”、打造“仁善紫南”品牌的发展新思路。
在紫南村,文化长廊、宣传牌匾、立石刻字等文化设施随处可见,紫南村还利用祠堂、“文明楼”等场所作为“法律道德讲坛”,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
此外,紫南村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了800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中心,内设18个标准化羽毛球场、近400个座位的电影院和耗资近2000多万元的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紫南村史馆。这些古香古色的建筑装扮了紫南,与提升后的环境相得益彰,凸显了岭南特色。